大愛臺 【菩提禪心】佛法歌子戲 系列【15

編劇作品:《六群比丘》-2015/11/25

電視首播:2016/03/142016/03/18

 

預 告

https://youtu.be/7DwPZV2F9Os

 

第一集

https://youtu.be/Ml-alhGhzH8

 

第二集

https://youtu.be/bzUDDHHFk_k

 

第三集

https://youtu.be/ee0c8hkZ5IU

 

第四集

https://youtu.be/h16V4g9SsPM

 

第五集

 

【分集大綱】

〈第一集〉
  佛世時代,僧侶團中有六群比丘(難陀、跋難陀、迦留陀夷、闡陀、馬師、滿宿)出身貴族豪門。六位比丘中,有五位出身釋迦族,另一位出身婆羅門。相傳這六位比丘出家前即感情十分要好,又極擅長騎、射、樂、舞…等各種百藝巧技,聰穎靈巧,無所不曉。出家後仍然成群結黨,感情熱絡,其威儀更被人津津樂道,推門而入,連碗呈麻油都不傾倒,被讚嘆多了,六群比丘心態上逐漸有些疏略,而出現威儀失檢之情事。
  有一次,有位富長老邀請戲班子表演,吸引許多人欣賞。托缽的六群比丘因天熱,在附近河畔飲水洗臉,偶然間缽擊在石塊上,敲擊出悅耳的樂聲,因為其歌唱舞蹈與樂器的演奏資質,一時興起,敲奏出極美妙輕快的音樂,本來看表演的人,聽到還以為河畔有更厲害的表演者,所以大家紛紛群擁一觀,才知是六群比丘,因音樂天賦及演唱技藝高人一等,偶然敲石奏出了音樂。

〈第二集〉

  戲班子見觀眾跑個精光,使他們拿不到賞金,又顏面無光,於是去向佛陀告狀六群比丘耽於娛樂不清淨修行,佛陀於是制定比丘除了梵誦以外,不可歌舞取樂。
  但六群比丘認為佛陀曾說,修行一世不足以成佛,需要修行生生世世堅定意志,才足以累積成佛之資,因此修行並不必急於一步到位,像此事只是微疵小過。
  佛陀便開示小過小失累積久了,心性便疏怠,終致匯集成大錯。且六群比丘此言便是『常見』之謬說,恰好跟『斷見』是兩種極端。『斷見』是堅持今滅永斷,不復再生,因此不畏因果。『常見』是堅持今後常住,永恆不滅。「斷見」與「常見」這兩種極端的見解,都應予更正。而即知即行,方不負今生人身之福慧。

〈第三集〉

  屢次被人責怪修行有失清淨,總生爭議言行的六群比丘,心生不忿。見一群精進的比丘,聽佛說法之後,互相來分享心得,互相勤學、互相精進。心中邪想妄念如同惡獸毒蟲出沒,有人提議我們老被責備不夠清淨精進,不如想個辦法讓其他同修不要那麼精進,才不會顯得我們跟不上人家。於是他們商議出造謠兩舌,讓同修之間彼此生疑,心生芥蒂,再也不肯互相學問。
  六群比丘對某比丘說:「你很精進,對人也很好,為什麼某某比丘說你怎樣、怎樣,我聽了很受不了,所以我來跟你說。」某比丘聽到心裏很難過:「怎會是這樣,平時我學的他來問我,他學的我去問他,這個法愈辯愈明,我以為互相很歡喜,沒想到他會這樣毀謗我,在外傳這種種錯誤謠言?」接著又向另一位精進的比丘說:「你有聽過嗎?某某比丘真的是,他對你的成見是很大,在你的背後批評你,我有聽到,我聽得替你抱不平,所以我趕緊來跟你說。」這位比丘也是這樣受到搧動,心中很生氣,六群比丘竊喜,發覺每位比丘都深陷於「有人在背後指摘說我怎樣怎樣」的心牢中,彼此之間氣氛僵滯,相遇時,不再互相問好,也不主動攀談說話,就好像陌不相識,整個僧團的和樂不再。

〈第四集〉

  佛陀察覺氣氛不和諧,就去了解原來有人在唆使煽動,所以勸他們應該親自去問對方何以這樣批評自己,何以不理睬自己。於是其中一位比丘就問:「我到底有哪裡不好,你應該直言指正我,為何在背後造謠胡說,而且見面好像不相識互不理會,究竟是為什麼?」沒想到對方也說:「我才不知道你是怎麼樣,我對你那麼好,我有哪裡不對,你居然到處批評我。」兩邊都說:「這些話究竟是誰說的?」一對之下,才知是六群比丘分頭說是非毀謗。
  這些比丘解開誤會後,便向佛陀說起這個因緣。佛陀便召喚眾比丘,頒下戒妄語的戒律。六群比丘問何謂妄語?佛陀便詳細解釋所妄語有四:一者妄言,謂口是心非,欺誑不實;二者綺語,花言巧語,傷風敗俗;三者惡口,罵辱譭謗,惡語傷人;四者兩舌,向此說彼,挑撥是非。
  接著佛陀對六群比丘說你們此回便是犯了妄語中的兩舌:「為什麼你們要在僧團裡互相毀謗,散播這種不實的惡言?」
〈第五集〉
  這些六群比丘懺悔承認:「我們沒法像大家一樣精進清淨,又不想永遠都輸同修,所以想阻擾大家精進的成效,才會向大家散播這些話。」
  佛陀說利鈍眾生,所計各異,互相各有是非爭端,共相殘害。既於道行中起諸見,則不能生無漏定慧,但著禪味,如飲血噉肉。而因緣果報卻是必須警惕的。
  因緣果報觀為修行者首要,不要執著修永恆不滅,或者是未來斷滅。因為修禪要經過六欲天的境界,還有十六天的色界,還有四空天的無色界。雖然到了無色界,是最高的禪,四空天,也就是「非想非非想處天」。禪修到這個最極頂的時候,還是有欲,欲求在那種非分,無法去想像的「非想非非想處」這個境界,內心那分傲慢將無法全部完全去除,那種私己傲慢的煩惱還在。若一偏了,那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走火入魔,化成了我們內心的妄念,不斷無明妄念,藏在我們的內心裡,而且「毗舍闍鬼」也是在裡面,每當我們的心一疑就作怪。這種就是沒有深信因緣果報,沒有善根接受正法,使這種煩惱疑惑如同惡獸毒蟲布滿了我們的心,自然驅使我們造了很多的業,即所謂「薄福德」。「薄福德」的人,欠缺修行因緣,所以「為火所逼」。這個火就是無明煩惱。人生活在這種無明煩惱中,真是苦不堪。六群比丘懺悔走火入魔,追求修行速度成效勝過其他同修,因此兩舌而造成的鬥爭不和,願意改過不再犯。佛陀歡喜之餘,開示防非止惡的戒律將會是僧侶團未來言行之依據及界限。
 

 

前言

  以下所po是本編劇認證之定稿本,有可能與上面完成製播的影片成品偶有出入,這是因為導演有時會有個人觀點或因應實際製演情況變動調整,其最後結論即為上面聯結之影片。有時變動更好,有時原意較佳,只要變動處與編劇的原始文意與推衍邏輯無悖逆,就不介意。

  但總之,編劇的部落格只放編劇原始觀點之文稿作品。

********   ********   ********

劇本
第一集

1-1

精舍/道路

佛陀、舍利弗、馬師、滿宿、迦留陀夷、難陀、跋難陀、闡陀、將軍、眾士兵、眾外道

 

 

  • OS歌聲中,眾弟子聽佛陀說法熱烈發問,六群比丘見狀亦不服輸,參與跟佛陀互動問答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佛門初開授教無戒規,眾僧根器深長德無違。

        一朝因事制宜是為誰,皆為六群比丘行有虧。

    佛 陀:眾弟子。

    眾比丘:世尊。

    佛 陀:出外托缽要注意行止威儀、態度謙和,步履行進之間要謹慎,暑夏萬物叢生,莫誤踏蟲蟻而害生。

    眾比丘:是。

    佛 陀:(和悅)你們去吧!舍利弗留下。

    舍利弗:是。 

  • 眾比丘離開後,佛陀問舍利弗精舍僧團修行近況。

    佛 陀:舍利弗,六群比丘的出身原是貴族,他們~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天資靈敏又慧聰,騎射樂舞皆精通,

        ()雖然頑皮,卻無歹意,只是欠人提醒。

        感情和睦愛結黨,成群難免心疏狂。

        ()到底我不在精舍的這段期間,他們是做了何事,竟然處處惹來譏諷呢?

  • 以下舍利弗的說唱之間,插入影像片段。

    舍利弗:世尊,馬師他曾經率領軍隊,對軍陣兵戎之事,甚有見識,結果那一日~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出外巧遇軍威壯,出言建議教攻防,

        ()那位被當眾指教的將軍,因為感覺失了顏面,難以接受建議與批評,便對六群比丘有意見。

        出於好意惹譏諷,出人意料添愴惶。

  • 舍利弗唱時,馬師率六群比丘遇到軍隊訓練,在路上與將軍對話,又對空射箭,展現射術,使將軍面紅耳赤,羞憤大罵。

    佛 陀:嗯,軍陣兵戎確是他們俗世時的長才之一,見到不妥之處,出於直心提醒,卻惹來口舌之災,雖然好意,卻嫌輕率,不見容於人,也難免受人譏評。

    舍利弗:還有呢,世尊!有一次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外道圍路非等閒,狡言辯法欲為難。

        ()一群外道仗恃他們人多勢眾,半途阻住他們的去路,不讓他們離開,藉口辯論佛法,出語驕悍。

  • 六群比丘與故意挑釁的大批外道打群架。

    佛陀OS:人多勢眾?那日圍困六群比丘的外道究竟有多少?

    舍利弗OS:…共有六十餘人。

    佛陀OS:只有六十餘人?…唉!恐非是六群比丘的對手啊!

    舍利弗OS:()正是啊!六群比丘個個武藝高超,性情豪爽,怎會畏懼挑釁?因此打得他們~

        落花流水恨無限,為遮無顏流言漫。

    佛 陀:哎,他們若能忍得一時辱,不受誣蔑在日後。說來六群比丘心正意固,唯一就是言行仍有疏怠之處,因此惹來怨憤譏評。

    舍利弗:世尊,其實他們也有受人讚譽之事。

    佛 陀:哦?

    舍利弗:有一位比丘尼想要見識六群比丘的威儀如何,因此在門內故意放一缽麻油…

  • 換場。

1-2

禪房

難陀、跋難陀、迦留陀夷、闡陀、馬師、滿宿、比丘尼

 
  • 比丘尼蹲下放一缽麻油在地,時時邊唱邊調整麻油放置的位置,令麻油靠近門旁。

    比丘尼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馬師他們比丘六群,時常受背後議論。

        莫非他們根器愚鈍?

        )趁著他們今日奉師命,前來取僧衣的機會,我放這缽麻油在門邊,他們若威儀莊嚴,必不留油痕,若威儀失端,則難掩油痕。

        看他們可有辱世尊?

  • 門上傳來敲門聲。

    比丘尼:門外何人?

    馬 師:難陀、跋難陀、迦留陀夷、闡陀、滿宿、馬師,六位同修奉師命前來取僧衣。

    比丘尼:我手中有物,不便為你們開門,請諸位同修自行推門而入。

    馬 師:是。

  • 舍利弗歌聲中,馬師輕推開門,油缽輕輕被門推移,油有輕曳,但一滴油都無溢出。比丘尼見狀合十,心生讚嘆。

    舍利弗O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推門而入威儀重,目不斜視禮儀恭,

        縱然傳言有種種,麻油安然在缽中。

     

1-3

精舍

佛陀、舍利弗

 
  • 佛陀面露思考狀。

    佛 陀:如此,我已明白。六群比丘心性耿直,威儀莊重,品德無有欠虧,唯一弱點就是容易受到挑釁挑戰而不服,致使言行疏失。…為著保護他們以及未來的佛門弟子,我決定設下明文戒規,讓僧眾有言行的依循與規範。

  • OS歌聲中,佛陀對舍利弗一一指示。

    O S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避免爭競德行虧,禁止比賽禍門開,

        甘願忍辱莫嗔恚,若逞強惹事就犯戒規。

     

1-4

河畔

馬師、難陀、跋難陀、迦留陀夷、闡陀、滿宿

 
  • 六群比丘手持缽,一列行走於河畔。

    馬 師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盛夏時節雨紛紛,又濕又熱頭昏昏。

        ()諸位,我看大家汗流滿面,不如暫且在河邊休息片刻,用河水洗淨,既清涼又消暑。

    難 陀:好哦,馬師這個主意好!不過要注意安全哦!

    滿 宿:是,這青苔處處,大家要小心腳步!不可(嗯湯)跌倒!

    馬 師:嗯,我想大家最好是用缽舀水起來使用較安全!

        這河邊水岸地上滑(土腳骨),舀水洗面缽為盆。

  • OS歌聲中,六群比丘紛紛以缽舀取河水,然後走到樹下淨面或喝水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洗淨滿面汗與塵,精神大振氣象新。

  • 幾位比丘手臂上還有些傷口,遇水會感到疼痛。

    馬 師:嘶…哎喲!

    迦留陀夷:馬師上次與外道打架的傷還未好全嗎?

    馬 師:是呀。

    闡 陀憶想頂日受挑釁。

    跋難陀不平之心油然升。

        (白)講起來明明是我們被人阻道為難,我們也是為佛法辯理,打起來也不是我們願意的,竟然被訓誡,真是…

    馬 師:跋難陀,慎言!世尊與諸位尊者也是為我們好,才會提醒我們既入佛門,要走修行的路,任何境界本該要視做考驗,像我們輕易動念,確實不夠堅定。

  • 跋難陀與滿宿顯然不太心服,但忍住不頂嘴。

    馬 師:好了好了,我們六個出家前就感情好,出家後更應該要互相提醒,不可再有過失,惹來爭議與批評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莫再口服心不服,珍惜彼此情和睦,

        修行之路不孤獨,謹記初衷與承諾。

    迦留陀夷:是啦,馬師提醒的對!我們當初要走這條修行的路,早就立誓要度己度眾。千萬莫為小小挫折就忘記初衷!

    滿 宿:沒錯,這世上哪有什麼選擇可以一路順風?每一種選擇都有它的起起落落,也有甘有苦。

    馬 師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人生本是一首歌,何懼境界事來磨?

        莫受干擾成礙罣,意在逍遙六道外。

  • OS歌聲中,眾比丘互相勸慰後已看開,又拿缽取水欲飲,偶然撞擊到石頭,發出輕脆的響聲,眾人驚奇互看,然後陸續輕敲缽及石頭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綠柳夏雨絲萬縷,取缽飲水合規儀,

        擊石成曲巧遊戲,天然聲妙音亦奇。

    闡 陀:這聲還真好聽!

    難 陀:馬師一向對演奏音樂有很高的天份,連這石頭與缽,都能發出悅耳之音!

    馬 師:任何器物都有屬於它自己個性的聲,若能熟悉器物的個性,就能發出美妙的音樂!

    闡 陀:你講這世上每一項東西都有屬於它的聲,但是能變成美妙的音樂,應該還是要用樂器才有辦法,甘不是?

    馬 師:不是,所謂音樂來自樂器,這種想法是不對的。重點是如何掌握出聲的訣竅(眉角),以及如何編織它的節奏,不相信你們聽聽看!

  • 馬師憑藉高妙的音樂造詣,敲打出一連串旋律美妙的音符。眾比丘聽了驚奇歡悅。

    滿 宿:太好玩了!你快教我們如何發出像你那種美妙的音樂!

  • 馬師邊說邊示範,眾人神往。

    馬 師:好,這出聲的方法有很多款。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吹、拉、彈、撥、擦、(貢)(巧),器物以身做咽喉。

        ()若能通曉物性,就能通曉樂理。

    滿 宿:聲音美妙就是音樂。

    跋難陀:我聽起來都一樣,聲只有大小聲而已。

    馬 師:誰說的,聲音也有各自的特性。

        清濁剛柔厚(幼)老。

    迦留陀夷:哎呀!通曉音樂真正(Gan

  • 上【待續】字幕,本集完。

 

第二集

2-1

戲班幕後景

團主、富長老、戲班人員若干、家僕

 

 

  • 幕後,富長老正在算錢給團主,幕前傳來樂音。

    團 主:(邊唱邊收下酬勞)多謝長老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粉墨登場賣本領,頭面賺吃在戲棚,

        全靠人客來相挺,巧藝維生逞才能。

    富長老:()哈哈哈…今天請你們這班來逗熱鬧就對了!

    團 主:是是是…我們的表演節目很精彩,絕對不會讓你漏氣的!

    戲班演員O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巢燕呢喃宅舍棲,黃鶯啼啁飛過溪。

        ()情郎~難相見,易相離,如何叫我不想你?

    團主、富長老台下人客擠又(濟),台上戲齣哭又啼。

  • 家僕突然急吼吼衝進來。

    家 僕:老爺!老爺~

    富長老:什麼事情,這麼熊熊狂狂?

    家 僕:是因為…哎!

  • 演員甲乙突然氣急敗壞衝進來,把家僕撞到一旁。

    演員甲乙:(鬧脾氣)團主!我們不唱了!不演了!

    團 主:奇怪!前面節目應該還沒表演完,你們兩個怎會突然跑下台對我耍什麼脾氣(性地)

    演員甲乙:啊我們就…(羞惱

    家 僕:台前的人都跑光光了(走了了)

    演員甲乙:一個人都沒有,叫我們要表演給誰看?

    富長老(大驚)怎會突然間都跑掉(走去)?是去哪?

    團 主(大驚)剛才明明還很多人啊!

    演員甲乙:本來是很多人,不過…

    家 僕:不過有一陣未曾聽過的奇妙樂聲傳來…

  • OS歌聲中,家僕和演員甲乙分別向長老和團主打小報告,說前台的觀眾突然走得一個都不剩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風送一陣非凡曲,音色奇巧勾魂魄。

        人人尋聲辨蹤跡,走得完全沒人客。

    富長老:哪有這種事情?

    團 主:(狐疑)莫非…是有人故意要來拚場?

    富長老:這也太過份!實在不堪哎氣!

    團 主:我們來去看看到底是誰?

  • 雙方人馬相偕出。

     

2-2

河畔

馬師、難陀、跋難陀、迦留陀夷、闡陀、滿宿、富長老、團主、百姓若干

 

 

  • OS歌聲中,富長老和團主側耳傾聽,尋聲找到音源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玲瓏心竅擊金石,曲式新奇響咚叮,

        藝術精妙上上等,眾人尋聲豎耳聽。

  • 一行人找到河畔時,只見眾百姓都聽得如癡如醉。
  • 六群比丘每位都在敲擊或刮擦出聲音,組合成動人音樂,有的以石擊石,有的以石敲樹,有的拿勺子刮擦,有的用布把缽包起來,內裝沙,搖動發聲…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樂音絲絲如雨露,飄進耳中入心湖,

        點點滴滴似傾訴,勸解眾生脫泥污。

    百姓甲:師父,你將剛才的歌曲再唱一遍吧!

    百姓乙:是啊,我也要聽!

    百姓丙:我也是!我也是!

    馬 師:你們若真正有愛聽,我才唱,若不愛聽…

    眾百姓:我們愛聽!我們愛聽!

    馬 師:但是你們可聽(有)

  • 眾百姓面面相覷。
  • 以下馬師的勸解,令若干百姓聽得似懂非懂。

    馬 師:這人生就是一場大夢啊!四大假合只是一種造境,給我們修行的契機,若耽溺夢中不求解脫,堪稱是至憨之人!

    富長老:若照你這麼講,什麼樣的人,才算是聰明人?

    馬 師:就如同我所唱這首曲詞所言,懂得把握時機修行的人,才是聰明人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夢中不識來時路,夢中向何覓歸途?

        何必貪執夢中苦?應求覺悟安樂土。

    富長老(認同)嗯!唱得好!也說得好啊!

    團 主:(尷尬)哎哎,長老啊,我們的節目尚未表演完,是不是要大家都回去才對啊?

    富長老:哪對?人家雖然是出家人,音樂才華卻超越你們這些表演者,而且言辭又十分有智慧與意境。這腳這耳,都是生在鄉親的身上,你可有辦法勉強他們走回去?可有辦法勉強他們的耳朵蓋起來不聽嗎?

    團 主:這…

  • OS歌聲中,眾百姓都傾聽比丘們的樂音。團主拉攏不了這些群眾,一時面子下不去,朝六群比丘挑釁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清音妙樂如潮湧,聲聲句句皆由衷,

        心之嚮往難勉強,佛法智慧蘊其中。

    團 主:我講你們這群比丘啊!敢不敢接受我的挑戰?

    跋難陀:挑戰什麼?

    團 主:你們來跟我旗下藝人比唱曲、比演奏,看誰技勝一籌?

    眾百姓:好啊!好啊!一定很趣味!

    跋難陀:我…

    馬 師:(按住跋難陀)這位施主,我們是出家人,不與人爭競是我們的戒律。

    團 主:我看你們是怕了吧?

    難 陀:誰怕了?

    馬 師:施主誤會了,我們出家人是~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無爭無競無勝負,無垢無淨無雄雌,

        無來無往無終始,無欲無求無公私。

    團 主:他們明明就是來拚場的!將我的人客都拉拉去,害我顏面盡失!還在那邊假仙!可惡!

  • 特寫團主怒罵後,直接連下場向世尊告狀。

2-3

精舍

佛陀、舍利弗、馬師、難陀、跋難陀、迦留陀夷、闡陀、滿宿、團主、比丘若干

 
  • 特寫團主怒罵完,鏡頭拉開已在精舍,佛陀聽著團主告狀,六群比丘垂手佇立一旁,安靜耐受。

    團 主:世尊~我們靠才藝靠口碑賺錢銀,雖然是俗人,也心安理得,總沒有出家人來跟我們競藝之理啊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耽於娛樂不知羞,唱歌奏樂沒清修,

        威儀不端應追究,若無怎能做比丘?

    世 尊:馬師、難陀…你們六個為何在河畔唱曲奏樂?

    跋難陀:世尊,弟子並非故意而為,一切都是無心的。

    滿 宿:世尊,僧團從無規定出家不能唱曲奏樂,我們並無觸犯規矩。

    迦留陀夷:世尊,弟子曲詞之中並無不妥。

    難 陀:世尊,是別人自己跑來聽,並非弟子去叫人來聽。

    闡 陀:世尊,這位團主原本還有邀我們競藝,弟子謹遵世尊所頒戒律,並未答允爭競比賽之事。

    團 主:這…

    馬 師:世尊,這是馬師之過。弟子懺悔。

    其他五位比丘:馬師!你哪有過失?

    佛 陀:(頷首)嗯,馬師,你認為你的過錯何在?

    馬 師:世尊,弟子雖無害人意,卻使人受害,這就是我的過錯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一時興趣奏妙音,誰知招惹是非臨。

        雖無戒律來嚴禁,也該謹慎多用心。

    佛 陀:(頷首)你可以這樣反省,很好,身為修行人,應當更有智慧涵養。要能見人所未見之處,思人所未思之事,言行謹慎,不誤導群眾。這就是菩薩心腸,菩薩道啊!

  • OS歌聲中,佛陀要舍利弗公布新戒律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防非止惡須設想,新頒戒規須遵從,

        除了梵誦戒唱曲,平息干戈爭議終。

    團 主:(合十)感恩世尊裁決。(離去前,忍不住諷刺六群比丘)對啦,以後要看地方奏樂吟唱,不可舉止輕浮,惹人議論,有失修行人的風範!

  • 團主離開,佛陀看出六群比丘原先已息的不平之心,被團主的話又激起怒氣。

    佛 陀:我們僧團的生活應該作為常人效法的模範,當然該當比常人的言行更加嚴謹才是!眾弟子心中仍有不服嗎?

    馬 師:世尊,今日之事是在河畔,並非在一般人家,或在市集。我們並無呼群引伴,而是他們自己聚集而來…

    佛 陀:眾弟子啊!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可曾思量人觀後感?誰會為你們多包涵?

        縱無大過應悔懺,茶餘飯後淪笑談。

    難 陀:可是世尊曾言,修行一世不足以成佛,需要修行生生世世堅定意志,才足以累積成佛之資。

    闡 陀:世尊也曾說,修行不用急於一步到位,像此事只是微疵小過,我們如今既然知錯,慢慢修行就是。

    佛 陀:凡事不能取極端,急於修行固然不宜,但是任由小過小失累積久了,心性就疏忽怠慢,終致匯集成大錯。馬師曾經向我請教外道常有之謬說,一為『常見』,一為『斷見』,他與你們情誼和好,就由馬師來向你們宣說。

    馬 師:是。『常見』即是自認今後常住,永恆不滅,因此怠惰修行;『斷見』即是堅持今滅永斷,不復再生,因此不畏因果。像難陀與闡陀方才所言,便是『常見』之謬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以為時間寬裕,修行路上沈浮,

        眾生剛強難伏,耗損成佛之資。

    佛 陀:嗯,即知即行,方不負今生人身之福慧。

  • 上【待續】字幕,本集完。

    第三集

3-1

精舍

佛陀、舍利弗、馬師、難陀、跋難陀、迦留陀夷、闡陀、滿宿、比丘若干

 

 

  • 六群比丘合十,佛陀觀察他們表情,心中思忖。

    馬 師:弟子知錯,弟子懺悔,日後我們會更加謹慎言行。

    佛陀OS:天氣炎熱,雨又下不停,思慮難免煩悶焦躁…嗯…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對治人心眾病根,必先摘除諸業因,

        他們難以心靜對挑釁,何況炎夏熱上身。

    佛 陀:舍利弗。盛夏雨季又濕又熱,各地又蚊蟲孳生,容易心浮氣躁,而且出外也易誤傷蟲蟻。從今年開始,每年於雨季盛夏,僧團全體皆結群靜修於精舍。結夏安居的期間,僧眾也能互相惕勵反省,討論佛法精義,增益修為。

    眾比丘:謹遵師命。

    舍利弗:世尊用心良苦。

    O S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結夏安居由此始,誦戒守律持靜思。

        用心良苦深寄寓,椿椿件件蘊恩慈。

  • 換場。
 

3-2

樹林

馬師、難陀、跋難陀、迦留陀夷、闡陀、滿宿、迪帕克、阿奈伊、比丘若干

 

 

  • OS歌聲中,眾比丘三三兩兩各自聚集在討論佛法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結夏安居在精舍,論辯佛法識正邪,

        不畏須彌山路(kia,利群大乘白牛車。

  • 六群比丘經過每一小群同修,都察覺人人都有長進。

    迪帕克:請問師兄三種布施內涵的不同在何處?

    阿奈伊:『財施』是物質的施捨,援急救貧;『法施』是以佛法智慧來開示,導引眾生正確的思維;『無畏施』是適時給予膚慰,安定眾生的心靈。

    迪帕克:原來如此。多謝師兄。

    阿奈伊:不過我實在不明白為何菩薩會宛如幼小的王子?這段譬喻可請指點一二嗎?

    迪帕克:哦…世尊之意,是在說明菩薩『上求諸法,下化眾生』這句。菩薩向佛學習正法,再來啟悟眾生,就猶如年幼的王子向年邁的國王學習國政,來教化百姓。

    阿奈伊:哦…原來是安呢!感恩你。

  • 六群比丘又走向下一個小群體。

    比丘甲:究竟何是『無生法忍』?

    比丘乙:就是離開了人我是非,不畏外在任何環境的考驗而如如不動。忍耐一切苦,而且克服它,就是『無生法忍』!

    比丘甲:還有,為何四大假合只是造境?而非真實?

    比丘乙:萬物終歸會復於寂滅,如同春夏秋冬,只是經過,並無永恆的不變。簡單說,人生只有使用權,並無所有權,所以才要把握機緣,精進修行。

    馬 師:自從世尊定下結夏安居的制度,諸位師兄弟有機會互相學問,變得勇猛精進。

    難 陀:是啊,真是使人不安啊!

    跋難陀:我也怕跟不上同修的進度。

    迦留陀夷:還感覺別人看我們的眼光帶針帶刺。

    闡 陀:你會不會想太多啊?

    滿 宿:才不會,我上回聽師兄講若非我們在河畔惹那場是非,哪有這結夏安居的慣例,所以他感恩我們,但是我聽在耳內,實在不確定是讚嘆或者譏諷。

  • 其餘五位聞言一起看向滿宿,很肯定。

    五比丘:是譏諷。

    馬 師:唉~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一朝失察變黑點,他們眼光帶刺又帶針!

    五比丘如同白布被污染,他們言語摻酸又攪鹹!

    滿 宿:我們之前時常被外人檢舉修行有失清淨,在僧團內有抬不起頭的感覺。

    難 陀:是呀,大家都認為是我們害的~

    馬 師:我們害的?我們害到大家什麼?

    難 陀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只為了長歌一曲,害僧團從此被禁足。

    跋難陀:而且我們被點油作記號,認為我們是調皮習氣深重的一群,本來若好好的,只要我們一出現!

        那氣氛馬上變嚴肅。

    迦留陀夷暗責備我們不能來忍辱。

    馬 師:這…唉~

    闡 陀:沒那麼嚴重,我們本來就是來修行的啊!就算如此又如何?這一切都是境啊!

    跋難陀:但是我們心中有疑時,想要請教同修,屢屢被婉拒,講我們六群比丘這麼團結,互相學問必能釋疑。

    馬 師:你向他們請教過什麼呢?

    跋難陀:世尊曾說天花有四種,若能勤修佛法,心開意正,就會心花朵朵開,德香如同天花香。

    馬 師:那你的疑難在何處呢?

    跋難陀:天花開於何處?內涵又是如何?

    馬 師:天優鉢羅是柔軟花,鉢曇摩是如意花,拘物頭是適意花,分佗利是歡喜花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剛強難伏是眾生,須將心田來勤耕,

        一朝醒悟知反省,柔軟花開似繁星。

    跋難陀:原來如此。

    難 陀:那如意花呢?

    迦留陀夷:是啊,還有適意花呢?

    闡 陀:這如意與適意有何不同?

    馬 師:世人因為欲望多,時常感到不如意,若能少欲知足,則時時都如意。世人因為自己心內的眉角多,看萬物皆有挑剔不滿意,若能好好修行,則事事項項皆能感覺適意。

    跋難陀:我明白了!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少欲知足得如意,不貪不缺自豐餘!

    迦留陀夷萬事順眼是適意。

    闡 陀心無差別皆相(ji

    滿 宿:我也體悟了!所以那歡喜花就是講~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法喜充滿自歡悅,如同虛空懸明月。

    馬 師:正是啊!真是一點就通!

        光明皎潔香難奪,智慧圓融無缺乏。

    滿 宿:我們之中,就屬馬師的智慧最高,佳哉他能理解我們所不能體會之處!

    闡 陀:是呀,馬師能與我們分享,真是太好了,勝過自己苦思不得其解!

    迦留陀夷:就是講,若不然,照目前大家對我們的態度,恐驚他們勇猛精進,而我們進度落後。

    馬 師:但是我難免也會遇到不懂,到那時要向誰請教才好?

    難 陀:還有尊者可以請教,只是同修態度冰冷,實難忍受。

    跋難陀:哎!我們來想個辦法,拖延其他同修精進的速度,才不會跟不上大家,你們想好嗎?

    難 陀:這樣好嗎?

    跋難陀:誰教他們都不理我們!

    滿 宿:是呀,而且他們還一副很團結的模樣,將我們撇清,自認為他們是他們,我們是我們。

    馬 師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舊怨積壓口難吐,一語言中嘆無辜。

        ()講起來我們雖然無端惹起糾紛,但是皆無惡意,都是被動反應,並無主動惹事。而且世尊一一為此制定戒律,僧團從此就有言行依據的明確規範。

        有過則改滌塵垢,何必對我們來生疏?

    難 陀:是呀,我們只是比其他同修較壞運,第一次遇上這款事情,才會未能適宜因應,大家也是在世尊制定戒律以後,才知道行止的準則。難道他們以為換他們遇上了,就不會犯錯嗎?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修道未滿行有漏,才著拜師做門徒。

    迦留陀夷:不定著他們的反應比我們更加不妥當。

        免笑別人有失誤。

    六比丘這天下烏鴉一般黑!

    滿 宿:我們來鬧他們一下?

    跋難陀:我贊成!

    難 陀:我也贊成!

    闡 陀:我也要!

    迦留陀夷:你們說怎麼做,我就怎麼做。

    馬 師:(靈光一閃)我有主意。

  • OS歌聲中,六群比丘聚集一起商議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邪想妄念如惡獸,出沒心間吠不休,

        口舌為患德難守,擾亂僧眾六比丘。

  • 上【待續】字幕,本集完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第四集

4-1

井邊

馬師、迦留陀夷、滿宿、迪帕克

 

 

  • 馬師、迦留陀夷、滿宿在井邊取水、提水。迪帕克經過,三比丘互使眼色。

    馬師OS:【          】

    發現目標計劃中,向前一步箭上弓。

    馬 師:哎呀!我手扭到了!

    迪帕克:來來來…我來提!(接手水桶

    馬 師:多謝師兄!

    迪帕克:小事一件。你手有要緊嗎?

  • 馬師揉一揉,甩甩手,覺得好多了。

    馬 師:應該沒關係了,可能剛才就是一個勢。

    迪帕克:我建議你稍休息一下。

    滿宿OS見機行事添惶恐。

    滿 宿:師兄你人真好!平日修法也十分精進,實在想不懂怎有人會講你…

    迪帕克:講我?講我什麼?

    滿 宿:這…(欲言又止

    迦留陀夷OS補位出言來中傷。

    迦留陀夷:是呀,我也感覺對方是不是誤解了?

    馬 師:不會啦,我相信師兄不是這種人,這話我聽了實在不入耳,又違心。

    迪帕克:到底是誰?究竟是說我何事呢?

    馬 師:這…我們怕你聽了,會心裡難過…

    迪帕克:不要緊,你照實講給我聽就是。

  • OS歌聲中,三人對迪帕克搬弄是非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一念偏差好奇心,誤中圈套復沈吟,

        口舌挑撥如利刃,裂痕(畢詢)造成誤會深。

    迪帕克:怎會是這樣?平時我明白的他來問我,他精通的我去問他,這個法愈辯愈明,我以為互相很歡喜,沒想到他會這樣毀謗我,在外傳這種謠言?

  • 三比丘一旁暗喜。

    馬 師:莫非是他對師兄的用心有所誤解,還是我替師兄去說明?

    迪帕克:(黯然)不用,日後我不再叼擾他就是。隨順因緣吧~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聰明反被聰明誤,搬弄是非入歧途,

        兩舌造業添怨妒,同修情誼添生疏。

  • 換景。
 

4-2

樹林

難陀、跋難陀、闡陀、阿奈伊

 

 

  • 阿奈伊比丘正在撿柴薪,蹲在樹蔭下收拾。
  • 陀、跋難陀、闡陀抱著柴薪走來,故意邊走邊講話。

    難 陀:跋難陀、闡陀,你有聽過嗎?

    跋難陀:聽過什麼?

    難 陀:啊?你們都不知喔?就是迪帕克與阿奈伊他們兩個啊~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表面和諧全是假,互相比較分高低。

    闡 陀:哪有可能?我常看他們兩個互相請教,互相學習,跟互相鼓勵呢!

    難 陀:那是你憨,也是阿奈伊天真,迪帕克根本就看不起他,講阿奈伊懂的不多也不深,卻很愛指教人,他是驚對方沒面子,只好勉強聽他解說。

    跋難陀:其實我也有聽過,迪帕克講阿奈伊他~

        見識淺薄懂不多,偏偏逞強愛賣牙。

  • OS歌聲中,後方撿柴的阿奈伊愈聽愈羞惱,前面三比丘加油添醋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月斜影自偏,雲降成嵐煙,

        人後寓褒貶,意將風波掀。

  • 曲畢,阿奈伊起身上前欲問,三人假裝作勢不談。

    闡 陀:別講了,別講了,人來了…

  • 三比丘向阿奈伊合十,阿奈伊回禮。

    難 陀:阿奈伊也在這撿柴薪?

    阿奈伊:是呀…

    闡 陀:你剛才可有聽到我們在講什麼?

    阿奈伊:我…

    難 陀:應該沒啦,沒就好。

  • 阿奈伊苦笑。
  • OS歌聲中,三比丘轉身正要離開,互使眼色,跋難陀回頭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疑雲既生勢難阻,添柴搧風入火爐,

        再添一陣迷魂雨,哄得憨直一門徒。

    跋難陀:阿奈伊,我實在沒辦法忍受了!我決定要告訴你,你一定不知道迪帕克對你的成見很大,在你背後批評。

    闡 陀:跋難陀,別再說了!

    跋難陀:我要說!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打抱不平說公道。

    O S無中生有陷心牢。

    難 陀可惜(嘸采)你對他這麼好,這猶如是~

        月照溝渠心涼薄。

    阿奈伊:多謝諸位提醒,我決定以後與他…

        各自用功免風波。

  • 阿奈伊隱下慍怒,合十離去,三比丘偷笑。

    難 陀:成功了成功了!

    跋難陀:以後他們就不會互相提攜,而是各憑本事,各自用功。

    闡 陀:這樣就沒空抓我們的漏洞(空縫)

  • OS連下場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道氣散失實怪奇,氣氛凝滯有蹺蹊。

     

4-3

精舍

佛陀、馬師、迦留陀夷、滿宿、難陀、跋難陀、闡陀、阿奈伊、迪帕克、比丘若干

 

 

  • 眾比丘相見,互相合十見禮,唯阿奈伊與迪帕克當做沒看見彼此,臉色鐵青,互不問安。

    O S之前情誼剛如鐵,受到搧動心生疑。

  • 六群比丘看在眼裏,內心有些不安。

    馬 師:哎?我們這樣是不是太超過了?他們互相不請教學問,連講話與打招呼都不肯了。

    跋難陀:不會啦!

    馬 師:可是他們如今~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天高風寒雁無侶。

    跋難陀我們並無歹意是頑皮。

    滿 宿:這才好啊!

        各憑本事識佛理。

    闡陀、難陀孤雁難以向須彌。

  • 佛陀緩步出,旁觀。

    佛陀OS:以前眾弟子論法請教,十分熱絡,這幾天卻好親像陌不相識,互不理會?

    迪帕克:果然他~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見面不睬亦不理,不由心中生猜疑。

    阿奈伊感嘆舊日好情誼,原來他~面笑嘴苦來相欺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中有隔閡似山崩,想要恢復又費工,

        甘有頑皮來戲弄?設法找出藏鏡人。

  • 比丘們各自散去,佛陀喊住阿奈伊。

    佛 陀:阿奈伊~

    阿奈伊:世尊。

    佛 陀:你心中有何苦惱,不妨對為師說出,也好為你剖解。

    阿奈伊:世尊,阿奈伊沒什麼苦惱,只是我曾經因為不夠敏感,致使迪帕克心生煩惱…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勤修佛法做同學,添人愁惱卻不覺。

    佛 陀恐驚你一時有失察,才會身陷心獄受綑縛。

    阿奈伊:(驚訝)是嗎?

    佛 陀:你講你使同修心生煩惱,是親耳聽對方所說的嗎?

    阿奈伊:當然不是,對方怎肯對我明言?

    佛 陀:哪安呢你又是如何得知此事?

    阿奈伊:弟子無意中聽到其他師兄弟提起迪帕克對我不滿,又勉強忍受,因此心中難受…

    佛 陀:聽到流言謠傳,未加求證,你就相信,若非事實,你跟迪帕克的同學同修就中斷,難道不覺得真冤枉嗎?

    阿奈伊:是呀!我為何不當面問一個清楚呢?不定著這是一個誤會!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他學問深厚識輕重,我莫做癡憨青仔欉。

    佛 陀:正是呀~切莫猜疑陷羅網,何不打開你心窗?

    阿奈伊:多謝世尊提醒,阿奈伊這就去問一個水落石出。

  • 佛陀含笑看阿奈伊合十後,興沖沖離去。
  • 上【待續】字幕,本集完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第五集

5-1

禪房

阿奈伊、迪帕克

 

 

  • 迪帕克開門,見是阿奈伊進來,冷淡以對。

    阿奈伊:迪帕克。

    迪帕克:是你?…你找我有何要事嗎?

    阿奈伊:迪帕克,我真想要問你,我若有哪裡不適當,你應該要直言指正我,為何在背後胡說?

    迪帕克:我?我在你背後胡說什麼?

    阿奈伊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你造謠譭謗四處傳,說我癡頑惹人煩,

        有何不滿請直說!

        ()看在我們曾經互相增益學問的情份上,切莫害我!

        難以立足在僧團!

    迪帕克:()我哪有造這種謠言?

    阿奈伊:若沒有,你為何見面好像不相識,連基本的禮儀都沒有,見到我來就將臉轉到一邊,當做沒看到,這是為何?

    迪帕克:這……(慍怒委屈)因為我不明白你心中究竟是怎麼想的?我對你那麼好,你竟然四處批評我?

    阿奈伊:()我哪有?我批評你什麼?

    迪帕克:你!哼!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你說我叼擾說我錯,你嫌我糾纏兼嚕唆!

        你講我學問太淺薄,你難以忍受想脫逃。

        ()你敢講你沒這樣講嗎?

    阿奈伊:()我真正沒!怎麼有這種傳言?

    迪帕克:啊?

  • OS歌聲中,兩人輪流陳述流言,互相解開心結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盡釋前嫌心結開,何惹這場口舌災?

    迪帕克:奇怪,這些話究竟是誰對你說的?分明無中生有嘛!

    阿奈伊:這都是六群比丘他們跟我講的。

    迪帕克:()是他們?我也是聽他們講你…

    O S冤枉多日不理睬,水落石出復和諧。

    阿奈伊:他們為何要挑撥離間我們?

    迪帕克:莫非我們去得罪到他們?

    阿奈伊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無風生浪起陰霾。

    迪帕克無事何以走危崖?實在令人難理解。

    阿奈伊匪夷所思我不知。

    迪帕克:我想還是將此事稟告世尊仲裁,較為適當。

    阿奈伊:嗯,也只能如此了。

    迪帕克:等一下等一下,今天世尊開示的佛法,你可有領悟?

    阿奈伊:唔…你是講菩薩如同日與月,遍照大地無分別這一段嗎?

    迪帕克:是呀!…

  • OS歌聲中,迪帕克與阿奈伊兩人情誼如昔,又開始互相學問,和樂融融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剖開疑雲見天青,盡釋愁慮風波平,

        猶如大夢初覺醒,六群面前問分明。

  • 換場。
 

5-2

精舍

佛陀、馬師、迦留陀夷、滿宿、難陀、跋難陀、闡陀、阿奈伊、迪帕克、比丘若干

 

 

  • 眾弟子聽訓。

    佛 陀:口業有四,眾弟子皆須謹慎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頒下戒律莫觸犯,防非止惡在根源。

        ()一者『妄言』,謂口是心非,欺誑不實;二者『綺語』,花言巧語,傷風敗俗;三者『惡口』,罵辱譭謗,惡語傷人;四者『兩舌』,向此說彼,挑撥是非。

        謹慎言語惡業斷,修行方能得周全。

    佛 陀:馬師、迦留陀夷、滿宿、難陀、跋難陀、闡陀六人此回便是犯下「兩舌」之過,造成僧團失和,你們可知錯?

    六 群:世尊…弟子知錯了。

    佛 陀:你們六個~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並非是冥頑不靈難教化,卻偏偏惹是生非言虛花。

        莫怪罪心浮氣躁天氣熱,說源由為何豆腐上灑沙?

    馬 師:世尊…因為我們看諸位同修十分精進,卻沒法跟上大家的腳步,心中著急。

    跋難陀:而且我們又不想永遠都輸給同修。

    佛 陀:你們為何不加入同修的學問討論呢?

    闡 陀:我們若有疑問,想要請教僧團同修時,很多同修會因為之前我們有所過失,對我們提防,使我們被冷落。所以…

    滿 宿:所以我們才會設法阻擾大家精進的速度。

    迦留陀夷:散播這些話,使他們不能像昔日同樣互相學問。

    其他眾比丘:世尊,是我們錯了,我們也要懺悔~

  • 六群比丘聞言個個驚愣。

    佛 陀:(頷首)嗯,你們有何過失?從何懺悔?

    阿奈伊:六群比丘若不曾在同修之中感受到被冷落、被孤立。他們哪裡會…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未曾感受到溫暖,倍受冷落心有冤。

    迪帕克:阿奈伊說的是!是我們對六群比丘疏忽了!

        度人度己大乘法,同修本是同一船。

        ()而且我與阿奈伊也自我反省,若不曾對彼此存疑,又如何能被輕易挑撥信任?

    阿奈伊:再加上我們並未親自向對方查證,就輕易相信傳言,才會造成種種誤解與猜疑,這難道不是我們的過失嗎?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清水怎會有甜鹹?!

    迪帕克必然有縫能入針,心如明鏡難污染。

    阿奈伊有火才能將柴添。

    馬 師:世尊,馬師今日悟了!我向世尊以及諸位同修真心懺悔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毗舍闍鬼滿心田,無明妄念火相沿,

        ()是我的心太急了,我擔憂跟不上諸位修行的腳步,卻忘記各人有各人的路程與進度,其實我不免管別人快或慢,踏實修行就對了。

        走火入魔善狡辯,自誤誤人怎修禪?

    五比丘:世尊,諸位同修,我們懺悔了!

    佛 陀:很好,知錯能改,就是修行。馬師,你嚮往的修行境界是何處呢?

    馬 師:自然是世尊開示的無色界四空天,最極頂的「非想非非想處天」!

    佛 陀:嗯,其實,一心執著於修永恆不滅,或者修未來斷滅,都容易陷入另一種執著。

    馬 師:哪安呢,佛門弟子應以何為重呢?

    佛 陀:應以因緣果報觀為修行者首要,待機緣成熟,自然成就。

    馬 師:感恩世尊開示。

    眾比丘:感恩世尊開示。

    佛 陀:眾弟子,要以六群比丘此番事情做為自我的惕悟!但不可以此為責備他們的題目。切記切記,若著急於修行,就會偏頗心起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執著非想非非想處天,容易私己傲慢煩惱偏,

        欲避自縛縛人成困繭,不如持戒定慧心意堅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戒律從此為守護,守護僧眾走正途,

        正途修為能堅固,堅固信念向佛陀。

  • 本集完。全劇終。
 
arrow
arrow

    一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