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愛臺 【菩提禪心】佛法歌子戲 系列【8

編劇作品:《借境明智益精進2015/02/05

電視首播:2015/10/262015/10/30

 

預 告

https://youtu.be/Gzfb1CWNoVM

 

第一集

https://youtu.be/c9eXCuUSkMQ

 

第二集

https://youtu.be/Km_saB_CbpA

 

第三集

https://youtu.be/yTeB2buYR1s

 

第四集

https://youtu.be/ZuTCQQJJGVc

 

第五集

 

【分集大綱】

〈第一集〉

信眾絡繹不絕前來求文廣老和尚開示,一入寺便讚歎老師父的碧雲禪寺宏偉,文廣回答:「不不不,這個碧雲禪寺是屬於眾人的,不是我的,如果是的話,我不就成了守廟的廟公?」若非門下僧侶和信眾需要共修處,其實他自己只需一席之地即可打坐。信眾們又讚歎老師父是一位名聞遐邇的大禪師,文廣便回再大也不過一張竹椅子這麼大。
信眾們紛紛要求師父開示,文廣和尚言簡意賅:「唸佛。不要吃肉。」信眾們便抱怨師父每次聽都說這兩件,這兩件他們都知道,希望再多知道一些別的修行方式。文廣和尚便說這兩件事都知道,但都做不到,知道再多又有何用?信眾們面面相覷,心中有愧,只得請老師父開示何以不要吃肉的原因。
文廣和尚便先問他們吃肉的原因,信眾們便紛紛說起老人吃肉身體好,孕婦吃肉補胎補母身,冬天吃肉補冬…等等。文廣便喟嘆:「你們總以為吃肉才叫『吃的好』,才叫有燉補,其實啊!你們吃的都是自己的肉!今天你吃人家一斤,明天就要還人家十六兩,為了自己的貪欲,想吃肉就任意宰殺,今天你殺了他,就跟他結下冤業,將來因果報應,他殺你的、你殺他的,冤冤相報何時了」
此時來了一對富有的夫婦,家財萬貫卻煩惱著兒子未成親,細問之下才知富翁對未來兒媳開出十個嚴苛的條件,雖然有人介紹好姑娘椿椿符合,他還是不滿意。

〈第二集〉

旁聽的人都覺得富翁挑媳的條件太過嚴峻,誰知富翁還覺得就是少講了一個條件,現在才會煩惱,原來他嫌女方的宗教信仰與自家不同。師父予以開示後,他才心開意解,歡喜回家準備替兒子辦喜事。
信眾中較有聰慧的人,倒也有所領悟,認為大家都對別人的事看得很清楚,但自己的局就格外執迷不悟,就好比大家都明白剛才的富翁因太過執著而生煩惱心,卻不明白自己貪口腹之欲也是癡迷。
文廣十分讚許,便提起了自己當年修行的契機。原來文廣少年曾在南洋做工,因當時一起工作的青年夥伴們遇險,惟他倖存,便深感無常之威難測,應該把握當下,於是決定出家修行。
〈第三集〉
  此時隨侍聞聽文廣老和尚訴說往事的弟子們,才領悟到師父先前為何總是叮嚀弟子要把握時機修行的苦心慈意,因為無常決不會挑他們有空的時候或有準備的時候才來。
  禪寺後院工程尚待完成,文廣老和尚見隨同建築師傅做事的眾弟子疲倦生惰,為了趕用午齋,重要的工作有所疏漏,不僅沒有幫到位,還累及做事頂真的建築師傅必須拆掉重做。文廣老和尚為訓正弟子,便故意將一大盒已分類好的鐵釘灑落一地,要弟子們立刻依大小尺寸分類揀好。早就想要快點休息的弟子們不免心中疑怨:「師父怎麼挑在此時添亂?」,卻又誰都不敢說。文廣和尚見狀便提醒:「難道無常來時,還會看你們方便的時候才來嗎?」蓋房子猶如修行,偶一疏漏,便會埋下倒毀的禍因。弟子們聞言醒悟,師父早說過日常每件事好好用心做,就是修行,於是紛紛打起精神,決意要把師父交代的事做好。

〈第四集〉

  真正完成已是半夜了,弟子們去向師父說:「已經全都分好了。」以為會得到師父讚嘆的弟子們,不料卻聽到他說:「要揀是你的事,不揀也是你的事,和我無關。」弟子們聽了覺得做得這麼累,結果師父連一句讚歎都沒有,又說做這些事情,是自己的事。老和尚回過頭問弟子:「你們為什麼在這裡?」「因為要修佛法。」老和尚就說:「佛與法又沒有壞,何必要你修?」「對啊!佛與法沒有壞,為何要我修呢?」「是誰要你們來修行?你們為什麼要來修行?」「修行是我們自己歡喜來的。修行是為了自己修行。」「修行就修行,為什麼要在這裡蓋寺院?」「為了有一個修行安身的地方。」「那你們什麼時候才要開始修行?」「寺院蓋好的時候。」「錯了,修行是從蓋寺院的時候就開始了。」弟子們方才恍然大悟。

  富翁夫妻又來拜訪師父,並將滿腹的煩惱傾訴給師父知曉,師父只得將其不斷增生的煩惱覆誦再覆誦,終於警醒了杞人憂天的富翁停止無謂的煩惱心。

〈第五集〉

信徒大眾將內心的煩惱向師父請示,師父開示所有的世事都是真理的顯現,要把握每件事、每個時機、每個念頭,精進修行。而無論眾生是否剛強難化,文廣都以師心佛心為理念,誠懇相應,並要弟子隨師隨事旁聽多聞行教化,借境明智益精進。弟子們也果然領悟到人間處處是道場,只要能用心聆聽、用心觀察、用心思考,皆能開啟智慧、證悟至理。
 

 

前言

  以下所po是本編劇認證之定稿本,有可能與上面完成製播的影片成品偶有出入,這是因為導演有時會有個人觀點或因應實際製演情況變動調整,其最後結論即為上面聯結之影片。有時變動更好,有時原意較佳,只要變動處與編劇的原始文意與推衍邏輯無悖逆,就不介意。

  但總之,編劇的部落格只放編劇原始觀點之文稿作品。

********   ********   ********

劇本

 

第一集

1-1

碧雲禪寺內外

文廣(老)、慧安、慧明、慧清、夫、婦、信眾甲、信眾乙

 

 

  • 甫落成的禪寺巍峨莊嚴。
  • 慧安與慧明端茶和點心出場。

    慧 明:快快快,來聽師父開示的香客都在等我們的茶。

    慧 安:莫著急,走得穩才重要,莫貪快把茶都灑了。

    慧 明:喔。

    慧 安:對了,師父叫我們等一下也留在一旁聆聽師父與香客的對答。

    慧 明:這是為何?師父再三勸誡我們要把握時間好好修行,為何卻要我們將時間浪費在聽大家跟師父講話?

    慧 安:你的疑問,我也曾經向師父請教,師父講這不是浪費時間,這是藉別人的人生,修自己的智慧。因為啊~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人人都是一部經,靜思聆聽觀自心,

        若念念入法看得真,就超脫境界修為深。

    慧 明:原來如此。不過,我們師父為要替人解惑,反倒會耽誤自己的修行。

    慧 安:並非如此,替人解惑,不但不會耽誤修行,而且有益修行。

    慧 明(不解)何意啊?

    慧 安:世人難免有煩惱偏差,若是適當的提醒就助他解脫煩惱,這就是法布施與無畏布施,也是行菩薩道。

    慧 明:我明白了,度他人就是度自己,救他人就是救自己。

【          】

一句好話掃迷惑,靜思良言心意虔。

溫柔膚慰感心田,這是大愛善因緣!

慧 安:是啊,而且多聞利智慧,持戒滅無明。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普濟眾生施惻隱,緣法啟悟了凡因,

    度人度己覺有情,廣揚智慧法布施。

  • 唱畢,兩位比丘入門,將茶水分斟給眾人,最後一旁坐下。

    文 廣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柳綠桃紅處處春,處處春風暖乾坤,

        風暖乾坤法香薰,法香薰心益人群。

        (白)諸位請用茶。

  • 信眾們紛紛讚嘆佛寺。

信眾甲:文廣師父,你這碧雲佛寺真是宏偉莊嚴!

文 廣:不不不,這佛寺是屬於眾人的,不是我的。弟子與信士發心要建,就給他們建,我沒有罣礙,我不會高興,也不會嫌煩。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心中自有清蓮,(擔)頭就見青天,

    容我一介凡體,僅需一席之地。

    (白)修行有無量法門,並無地理空間之限制,這佛寺若是屬於我的,我不就成了顧守的廟公?

信眾們:哈哈哈…原來如此。

信眾乙:文廣師父,今日我們前來,一來是瞻仰寶剎落成,二來是心中有惑要請師父開示。

信眾甲:是呀,指望師父能開示佛法,為我們指點一二。畢竟師父是名聞遐邇的大禪師!

文 廣:再大也不過一張竹椅子這麼大。

  • 眾人聞言哈哈大笑。

信眾乙:師父講話真趣味!

文 廣:其實我看諸位皆是有福之人,萬般煩惱只由心起,然而解決煩惱的答案也早就存於你們心中,只是需要有人替你們加添信心而已啊!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身心無貧實為福,身富心貧實堪苦,

    隨波逐流難掌舵,好似行船遇高浪。

    (白)若能時時多用心,就能把握自心,不為事惑,顯現了正確的方向啊!

信眾甲:這…師父啊!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怎忍弟子陷無明?怎隱奇謀於胸襟?

    怎不弘法利眾生?怎救倒懸點迷津?

文 廣:竟說得如此嚴重,難道說近來有何為難之處嗎?

信眾甲:師父啊,上次師父開示弟子若事業愈成功,態度就要愈謙虛。【          】

    人逢順境不須誇,處世謙和樂無涯。

    (白)可是人善被人欺,馬善被人騎。人與人之間的對應,有多少的為難折衝,實非直來直往如此便宜。

文 廣:你這才開始聞道行道,就生退轉心未免可惜,勸你必須要有耐心堅持!

    莫受境界折磨,需修得自覺與覺他。

    (白)古賢有云:『道骨非天生,萬里須起程。』

信眾甲:話雖如此,弟子常常覺得做得要死,卻被人嫌。態度溫良,又會被人輕忽,甚至故意欺壓。心裏一口氣實難吞忍。

文 廣:恭喜你啊!這是你的福澤來了!你已經步上菩薩道了!

  • 眾人聞言驚詫。

信眾甲:喔?請師父開示。

文 廣:做得要死就是很賣命做事,這表示你在行『布施』,而且十分『精進』。結果卻被人嫌,這就是修『忍辱』。若是人家開口嫌,你的心能夠守之不動,不會難過,這就是修『禪定』。而且能夠不動心、不回嘴,這是『持戒』。如果想得開,將那口怨氣散掉,不鬱在心,這表示你有『智慧』。

信眾甲(恍然大悟,喜)原來如此,經過師父開示之後,日後再遇相同境界,弟子已有良法可對治。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感恩師父妙施教誨,譬喻言說秉慈運慧,

    行中有識猶如燈火,照耀路徑行道無悔。

文 廣:人講事關己則亂,若能行中有識,就猶如是局外人的清明眼光,自能跳脫境界之困,所以講境隨心移。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勸君自省莫偷閒,念念無瑕心自安,

    莫有一慮生退轉,做支蠟燭照人間。

信眾甲:感恩師父開示。

  • 眾人聞言頗感認同。

    文 廣:其實在座的各位,包括我在內,都應該要感恩你啊!你以自己的際遇,點化旁聽的諸位不用再受你受過的艱苦,讓大家有機緣能借他人之境,修自己的行;借他人之迷,啟自己之智。」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人人都是一部經,部部經文寫人生,

        博識多聞利智慧,精嚴持戒滅無明,

    信眾們:呀呀,師父說的正是啊!

    信眾乙:師父啊,你還有什麼道理要開示弟子的嗎?

    文 廣:以佛為心多行善,慈悲為懷多素齋。

    信眾乙:師父,每次聽都說這幾件,這幾件我們都聽過也知道了,是不是可以再多開示一些別的修行方式?

    文 廣:這幾件事都知道,但是都做不到,開示再多又有何用?

    信眾乙(慚愧)這…

    文 廣:修行兩字,就重在「修」與「行」兩字,修改與實行是最要緊的。你們千萬不要小看我常提醒的這幾件事,若能堅持將這幾項都做得到,自然修行有成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素食養慈在心胸,念念有佛自謹慎,

        行善自是明白人,如來家業堪擔承。

    信眾乙:弟子並非小看師父開示的事項,只是不解修行為何要素食?這使弟子感覺窒礙難行,才會希望有別項可行之道能夠開示給弟子。

    文 廣:那麼我先問你做不到的原因是什麼呢?

    信眾乙:這…師父恕我得罪了~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口腹之欲實難禁,餐餐素食難下箸,

        有孕婦女需養身,年邁也著燉補品。

    文 廣(嘆)可惜這就因小失大,得不償失啊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眾生平等莫殺生,養育仁性蘊慈悲,

        將心比心避禍因,免造冤孽纏不清。

        (白)你們總以為吃肉才叫『吃的好』,才叫有燉補,其實啊!你們吃的都是自己的肉!今天你吃人家一斤,明天就要還人家十六兩,為了自己的貪欲,想吃肉就任意宰殺,今天你殺了他,就跟他結下冤業,將來因果報應,他殺你的、你殺他的,冤冤相報何時了?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神農嚐百草、皆是良藥;土地生五穀、豈有殺戮?!

        醫方既足、肚皮已顧,無端謬誤、殺業為何?

    信眾乙:這…可是素食吃起來實在淡而無味…

    文 廣:其實這重點就在煮吃的人,手藝若好,素食勝過五葷,可以接引更多的人親近素食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莫貪一匙蜂蜜甜,忘懷尾上針可畏。

        (白)多欲乃為智慧之障,舌頭雖軟,堪造殺業無數。

        水中游魚貪吃餌,才受拆嘴血流刑。

信眾乙:這…(一時剛強難伏,口是心非)多謝師父開示。

  • 慧清引一對富夫婦進。

    慧 清:兩位施主這邊請。

    夫 婦:多謝。

  • 夫婦倆向文廣見禮。

    夫 婦:師父,我們夫婦倆前來拜望師父。

      :師父,今日特地要請您開導我的相公,最近他的心被綁住,不快樂,無論我怎麼勸,他都不開朗。

    文 廣:聽講你的事業做得很大,生意興旺,為何你卻眉頭深鎖?難道有什麼煩惱嗎?

    夫  :師父啊,其實我的事業很順利,我的娘子很賢惠,我的兒子也很乖,唯一感覺無奈的是獨生子已經近而立之年了,卻怎麼都找不到合適的對象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汲汲營營費工夫,費盡工夫添心悶,

        添煩心悶苦難吞,苦衷難吞向誰問?

  • 上【待續】字幕,本集完。

 

第二集

2-1

碧雲禪寺內廳

文廣(老)、慧安、慧明、慧清、夫、婦、甲、乙

 

 

文 廣:聽你言來~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妻賢兒孝家業興,人生八成使人欽,

    何不放心寬胸襟?何受煩惱纏擾卿?

妻  :他啊,他就是這麼會操煩,看不開,叫人家幫忙給我兒子介紹好對象,竟然給人家開了十個條件。

  • 眾人聞言驚。

    眾 人(好奇)十個條件?是哪十個條件?

    妻  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花容月貌形端莊,讀書識字有教養,

        補縫煮吃樣樣通,孝順父母識大統。

        (白)還有…太多項我記不起來,讓你自己講。

    夫  :因為我家在做生意,所以我的媳婦不能只是小家碧玉,必需要有持家益夫的本領~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出廳堂舉止大方,入帳房能助經商,

        續香煙身體勇壯,性溫婉能敬婆翁。

    信眾甲:聽起來好像還蠻有理的!

    妻  :還有呢!他講最好是~

        能教子兒大登科。

    信眾乙:拜託~這請先生來教就好了,不用叫到媳婦啦!

    妻  :還有,論文會寫妙文章。

    信眾甲(笑)吼!太嚴啦!又不是在考狀元,沒人這樣挑媳婦啦!

    夫  :說我太嚴,我就是少列了一項條件,今日才會…唉!

    信眾乙:你還嫌條件少列了,你兒子若照這樣還找得到你滿意的媳婦才有奇怪!

      :其實…有人介紹一個好姑娘,百般合意,連我的兒子也有中意,偏偏他覺得不太適當,我的兒子體貼他的心意,就不敢再向前了。

    文 廣:那位姑娘有何不妥之處,使你感覺不適當呢?

    夫  :她的人品樣貌端莊嫻淑,舉止行為優雅大方。完全符合我的十項條件。

    文 廣:哪安呢真好啊!

      :是啊,我兒子與那位姑娘也互相有甲意。

      :不過…她家的宗教信仰與我們不同。我這樣想千想萬,偏偏就漏掉了這項。

    文 廣:其實宗教信仰是各人自由,只要是敬天愛人、勸人為善的,就都是正信宗教,你又何需罣礙呢?

  • 夫聞言詫異。

    妻  :是呀,你看,連師父都這麼講。

    文 廣:信仰虔誠雖是好事,但是信教是要你懂得修己心,寬天地,不是反而將天地束縮了。我看你~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心如蛛絲網,中有千縷亂,

        求士莫求全,看人莫苛嚴。

    夫  :不行,她若不跟我們信一樣的宗教,她未來就不會用我們的方式祭拜我們。

    文 廣:(笑嘆)宗教是有愛、有善、有疼人的心,也就是慈悲大愛。只要有慈悲、有大愛,她難道不會孝順嗎?講到祭拜,在拜你的時候,你到哪裡去了,還不知道呢,或許你再回來是她的孩子也不一定。

    夫  (奇)甘有可能?

    文 廣:你的身邊無論親與怨,全是數世以來的舊識。我問你,你對這個家愛或不愛?

      :愛啊,就是愛才這麼煩惱,費這麼多心思,只希望這個家永遠都好好的,最好永遠是我的。

    文 廣:想要這個家永遠是你的,求得到嗎?

      :求不到。

    文 廣:對啊,就是求不到,你還要求已經符合你十項條件的姑娘,一定要與你同宗教,一定為你祭拜嗎?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人人無閒似蝶蜂,事事迷糊身在夢,

    日日夜夜做憨工,怎知枉勞皆是空?!

夫  (悟)這…我明白了,我在煩惱的事其實都未必會發生,就算發生了,我也已經不在了,講來講去我是自己加煩惱哎!

  • 文廣微笑頷首。

    夫 妻:多謝師父開示,告辭。

  • 夫妻拜謝出,人人又笑又嘆。

    夫 妻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勸君萬事且隨緣,何需貪求月中天?

        水到渠成聽自然,喜鵲報訊在簷前。

  • 信眾乙把一切看在眼裡,大有領悟。
  • 信眾乙突然整肅儀容,向前恭敬對文廣和慧清合十拜了幾拜。
  • 眾人奇,慧清慌回拜,文廣笑頷首。

    慧 清:奇怪奇怪,這位施主為何突然對我師父拜了又拜,又對小僧拜?

    信眾乙:師父啊!弟子剛才坐在一旁聞聽他人境遇,與你們師徒問答,突然間有所領悟,有所悔改啊!

    文 廣(微笑)哦?你有何領悟?又有何悔改?

    信眾乙:我領悟到大家都對別人的事看得很清楚,但是若自己深陷其中,就容易執迷不悟。若說別人看不破,放不下,百般苛求是一種愚癡,那為何我自己也放不下口腹之欲?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人人都說有苦衷,其實心中皆貪圖,

        執念難捨遂應報,卻又怨天怨因果。

        (白)人講『見賢思齊,見不賢內自省』,這時候,我的腹肚和口舌已經甘願放棄葷食,不再想陽奉陰違,苦苦掙扎了。

    文 廣:哈哈…真好真好!若能做到,你也算那對夫妻無心所植下的一椿福因善種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借境啟迷福非輕,只要事事多用心,

菩提善籽喚晶醒,褪殼退凡脫無明。

信眾乙(喜)是,是。感恩師父教誨。

信眾們(起座,紛紛致禮,出)感恩師父,我們告辭了。

  • 送出信眾後,師徒安坐。

慧 明(悟)弟子領悟了,原來這就是師父常常講的『多聞利智慧,持戒滅無明。』

慧 安:就是啊!果然能借他人之境,修自己的行;借他人之迷,啟自己之智。」

文 廣【          】

人生難免陷無明,因緣成熟渡迷津,

只願眾生得太平,其他無求無所謂。

    (白)你們可知為師當年出家修行的契機為何嗎?

  • 眾人搖頭,臉現好奇。
  • 文廣OS連下場。

    文廣OS:為師很少年時,父母就往生了,家裡沒錢又沒田,我不會做生意也沒得種田,為了生活,只好跟人家去賣氣力…

     

2-2

山景

文廣(少年俗裝)、青年伐木工若干

 

 

文廣OS:那時南洋林場有很多很高大的樹木,都砍來賣到中原蓋屋(起厝)、或製成傢俱,銷路很好,頭家也很大方,工資給得很豐厚,村裡的人都相邀去做工,我也跟他們去。

  • OS歌聲中,年輕的文廣與伐木夥伴一齊嘿咻喊聲,一齊揮汗持斧在合砍一棵巨樹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風調雨順慶豐年,豐年人和喜綿綿,

    綿綿青山展嬌妍,嬌妍自有在心田。

文 廣:哎呀!我的汗流入眼睛,好刺啊!…眼睛睜不開了…

  • 文廣的汗流入眼中,覺得刺痛,睜不開眼,停下斧頭,用袖子擦汗。

    夥伴甲:你這樣擦沒效啦!

    夥伴乙:對啦,乾脆去用清水洗一下,(說笑)免得閉著眼睛把我們砍到。

    文 廣:好啦,那這樣我去一下,馬上回來。

  • 文廣瞇著眼縐著臉,跑去井邊汲水洗把臉,洗完臉,不但眼睛睜得開,人也清爽了。

    文 廣:嗯!洗一個臉,整個精神都清爽了!

    夥伴甲乙OS:樹要倒了!

  • 伐木處傳來崩塌的巨響,伴隨人的慘叫聲,文廣一愣,趕緊奔回去伐木處。
  • 伐木處兩名夥伴被巨樹壓個正著,已氣絕身亡。
  • 文廣震驚,想救出夥伴,卻因力氣不夠,推不動巨木,又拉不出夥伴。

    文 廣(急,哭)天哪~怎會這樣?怎會這樣?啊?人都已經斷氣了…(驚坐倒)樹應該是向那邊倒,怎麼會倒來這邊?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風捲落葉驚殘夢,人間地獄第幾重?
    本來稱心百般好,這下變成空徒勞!
  • 文廣踉蹌起身,四處呼喊救援。

    文 廣:來人啊!出事了!快來救命啊!救人啊!

  • 出現其他伐木工聞聲前來幫忙抬起大樹,把人拉出。

    文 廣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眾人來時笑吟吟,如今留我獨哀鳴,

淒風嗚呼淚淋漓,四圍山林包傷心。
  • 文廣受到刺激,有些恍惚,但也有些領悟。

    文 廣:喔…這就是人世間的無常啊~我的父母早早就過往,這也是無常啊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離合悲歡肝腸斷,塵緣(悠)時預料難,

        生死有命非永遠,心中失落一片(康)

    文廣OS:人講『大難不死,必有後福』,我確實是有福的人,不免親身遇到際遇,有緣旁觀就有感觸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靈機一動、乃千載難逢;心念一動、如箭在弦上;

        非空不空、似明珠暗藏;見解出眾,料天意必從。

  • OS歌聲中,文廣十分感慨惋惜地為夥伴蓋上衣服,合十祝禱。

文 廣(略有所悟)人生意義是為何?甘是溫飽就滿足?

  • 文廣一番思忖後,大徹大悟,毅然決然決定割捨現在的生活方式。
  • 連回前場。

     

2-3

碧雲禪寺內廳

文廣(老)、慧安、慧明、慧清

 

 

慧 安:原來師父是因為親見同伴遭遇了無常,所以有所感悟,而出家修行的嗎?

文 廣:正是啊!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感慨人生有幾何?朝朝暮暮有幾多?

    庸庸碌碌是為何?此心不戀舊夢中。

慧 明:佛陀也是因為見到他人無常,所以出家修行。

文 廣:因為無常與明天,永遠不知道哪一個會先到,所以我們要時時把握修行的契機,見境借境,聞道能悟。

眾弟子:是。

  • 上【待續】字幕,本集完。

 

第三集

3-1

碧雲禪寺後院(未完工)

文廣(老)、石柱師、慧安、慧明、慧清、比丘若干

 

 

  • 禪寺內院正在興建,瓦片木料等建材堆成一落。
  • 幾名弟子本來速度平穩的砌牆,聽見午齋鈴聲響。

    慧 明:該用午齋了!

    慧 清:大家動作快一點!

  • OS歌聲中,弟子們互相催促著用齋,並七手八腳慌忙砌完剩下的部分,離場。

    O S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行雲過庭軒,東風送炊煙,

        心馬復意猿,牆縫誰來掩?

  • 文廣經過,看看牆已砌好了,滿意的點點頭,正欲離去。
  • OS歌聲中,文廣突然覺得有風吹過,一愣。狐疑停步。

    O S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風動僧衣動僧心,慧根識出有隱情。

  • OS歌聲中,石柱師出,在牆另一面巡看,覺得不妥,大搖其頭。

    O S雖無人聲鳴不平,風波既起怎消停?

    石柱師(自言自語)嘿!這牆縫這大孔,別講風吹得進來,較瘦的老鼠都鑽得過了!真是的…

  • 石柱師動手搬動,發現還能拆除,就開始拆去牆座,想要重砌。
  • 牆內的文廣明瞭原因後,默默離場。

     

    ※※※    ※※※    ※※※

     

  • 眾弟子陸續來到新牆旁,不明所以。

    慧 安:師父喚弟子何事?

    文 廣:你們看這片牆如何?

    慧 清:很好啊!

    文 廣:是你們砌的嗎?
    慧 明:是啊!是我們在中午之前一起合力砌成的。

    文 廣:甘是?你們再詳細認認看,是你們中午之前砌的那座牆嗎?

  • 眾弟子上前認牆,但認不出有何異狀,小聲議論。

    慧 清(小聲)奇怪,師父會這樣問我們,一定有什麼問題。

    慧 明(小聲)不過,會有什麼問題?

  • 眾弟子搖搖頭,不解。

    文 廣:如何?

    慧 安(小心翼翼應答)師父,我們確實是將牆砌好才去用齋的,這裡只有石柱師指導我們砌牆,應該是我們砌的那座牆沒錯。

    文 廣:唉!原來你們連分辨也不會。寸心有虧唯自知,牆圍有縫要怪誰?

  • 弟子們聞言心虛。
  • 文廣將一簍簍尺寸大小顏色不一的釘子一鼓腦嘩啦啦撒落滿地。

    眾弟子(吃驚)師父!

    文 廣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灰溜溜不是泥鰍(胡溜),也不是急雨打深秋,

        老衲是故意失手,度化的妙計良籌。

    (白)為師要你們將這地上的釘子~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一種尺寸放一堆,不同型式要分開,

    (白)一寸釘、兩寸釘、五爪釘、大頭釘。

    分門別類要謹慎,若有差池就枉費。

  • 文廣老和尚轉身走人,弟子們在後哀嚎。

眾比丘:師父…

文 廣(轉身)還有什麼問題?

  • 弟子們嚅嚅不敢言,互推。

    文 廣:若不問,我要走了。

    眾比丘:哎!師父啊!

    慧 清(硬著頭皮)師父啊!為何要揀這個時陣,叫我們將釘子大的分一邊,中的分一堆,小的又放一邊?

    文 廣:揀這個時陣甘有什麼不適當嗎?

    慧 明:師父,為了將後院蓋好,我們都跟著石柱師做一天的工程,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…

    慧 安:是啊,為何不等我們較方便的時候才……

    文 廣:「無常」甘會等你們較方便的時候才來嗎?

    眾比丘:這…

    文 廣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這天下禍福無常,這人心懵懂非常,

        問時機何時適當?總在那未及設防。

    慧 清:啊不過,我們上山來,並不是為要做這有的沒的…

    文 廣:哦?那這樣你們究竟上山來要做什麼?

    慧 清(理所當然)我們是來出家的啊。

    文 廣:你們出家是要做什麼?

    慧 明:出家是為要修行啊。

    文 廣:你們想要安怎修行呢?

    慧 安:我們想要跟隨師父學習修行之法。

    文 廣(笑)真好啊,要你們分釘子就是修行啊!

  • 眾人聞言愕愣。

    文 廣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素食可以養慈悲,分釘可以養耐性,

        還有念佛要專心,日日行之謂修行。

        (白)聽你們剛才質疑這個時陣不適合分釘子,害為師險險誤會你們其實是專工要上山來蓋寺院的?!

    眾比丘:這…

    慧 清:早日完成工程,大家才有安心修行的所在啊。

    文 廣(笑嘆)何處不能修行?何時不能修行啊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頭戴青天何需(厝)頂?座倚青山即是佛前。

        世間萬象藉假修真,一念清淨增長慧命。

        (白)好了,時間不早了,快將釘子分邊選項揀好勢,何時分好,何時休息。

    慧 明:啊不過,師父啊,我們究竟是為什麼要分釘子呢?

    文 廣:你們究竟是為什麼要修行呢?

    慧 明:小則度己,大則度人。

    文 廣(笑著點頭)嗯,有慧根!

    慧 安:不過,弟子愚昧,若將釘子分好就是修行,那這樣我們要到何時才能修成正果?

    文 廣:哈哈哈…行中有識就是正果,行法唯勤,別無他途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竹繁會留風,花密能生香,

        功夫若做足,自然有火候。

    眾比丘(無奈,不敢違拗)是,弟子遵命。

  • 眾比丘開始滿地將釘子蒐集並分類。

     

    ※※※    ※※※    ※※※

     

  • 文廣請石柱師到一旁石桌椅坐下小憩,茶敘一番。

    文 廣:石柱師,今日有勞了,貧僧請你清茶一杯。

    石柱師:好啊好啊!

    文 廣:失禮失敬,今天有勞石柱師做兩遍工,老衲在此賠禮了。

    石柱師:哈哈哈……師父言重。(飲畢放下)想不到瞞不過師父你的一雙慧眼啊!

    文 廣:非也,貧僧老眼已昏花,看不出破綻。

    石柱師:喔?那這是…?

    文 廣(笑呵呵)此乃風聲走漏!

    石柱師(一頭霧水)風聲走漏?…不可能啊,慧清他們工夫沒到,我不得已將一面牆(一片壁)拆掉重做的事,只有我自己知道,並沒跟別人講啊!

    文 廣(笑,捻鬚)確實是風聲走漏的啊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吾徒頑劣貪省工,大師卻仁慈來掩(坎)

        默默重做兩遍工,不使老衲心為難。

        清風有眼會尋縫,清風有聲能鳴窗,

        (白)貧僧無意中路過,感覺風自牆的千孔萬縫中透出,正在疑惑這樣的牆壁甘會凍擋風遮雨?接著就見石柱師默默將牆拆掉重砌。

    石柱師(略想,領悟)原來是風過牆眼,走漏了萬千的破綻。

  • 兩人相視哈哈大笑,互敬一杯茶。

    文 廣:雖然風是無形無影無色無味,卻能將玄機談。

    石柱師:講到玄機,剛才老師父要令徒將釘子分門別類,以此為修行,使我大開眼界!原來修行啊~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不只是經文背誦、篇篇精讀;

        原來得起心動念、時時端詳。

    文 廣回首來時路途長、雨潤煙濃;

        反感覺深入經藏、無影無蹤。

        (白)一旦瞭解了佛法,就感覺生活中佛法無所不在。

    石柱師:原來你們出家人也不簡單,莫怪俗語講的好!「一人專一途,一途有一步。」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做官要智慧高,做兵要汗草勇,

        做媒婆要嘴水好,像你出家人就要有法度。

        我們起厝、做田就要有夠憨。

    文 廣:有夠憨?

    石柱師(白)就是講…

        要逐項逐項照步做,偷工減做不是福。

        到時厝會倒、收成袂好。

    文 廣:嗯,有道理,有道理,哈哈哈…

  • 兩人相視大笑。
  • 上【待續】字幕,本集完。

 

第四集

4-1

碧雲禪寺院落(未完工)

文廣(老)、石柱師、慧安、慧明、慧清、比丘若干

 

 

  • OS歌聲中,眾弟子將釘子按大小尺寸和樣式都分類妥當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不識師父意何欲?細想今日的作風,

        甘講弟子有疏忽?罰我們撿釘來補償?!

    慧 清:總算都好了,我們來去稟告師父,走。

  • 眾弟子走向文廣和石柱處恭稟。

    慧 安:師父、石柱師,我們已經將釘子按師父的吩咐分好了。

    文 廣:嗯,可以去休息了。

    慧 明:師父,你不去看一看嗎?

    文 廣:為何要看?要分也是在你們,不分也是在你們,不干我的事。

    【          】

一毫不染世間塵,無住無礙任我行,

六根清淨無憑依,拈花微笑心自清。

  • 眾弟子聞言驚愣,面面相覷。石柱師卻略有所悟。

    慧 明:師父,眾弟子謹遵師命,做得這麼累,為何完成之後,師父連一句讚歎都沒有,又說做這些事情是我們的事情?

    文 廣:誰要你來修行?

    慧 明:修行是我們自己歡喜要來的。

    文 廣:就是啊。

    慧 明:…(自悄思)

    文 廣:那你呢?慧安你為什麼要來修行?

    慧 安:修行…是要修佛法。

    文 廣:佛與法沒壞,為什麼需要你來修?

    慧 安:這…(自悄問)就是啊!佛與法沒壞,為什麼需要我來修?

  • 眾弟子聞言細想。石柱師悟了,頻頻點頭,神色喜悅。

    文 廣【          】

歲月匆匆不留步,何向仙山覓仙蹤?

鏡花水月黃粱夢,何時清醒何時悟。

慧 清:我知道了!修行是修自己!

慧明、慧安:喔!是修自己的心與行為。

文 廣(頷首)嗯…還有,修行就修行,為何要蓋寺院?

慧 清:這是因為修行僧眾多,需要一個遮風避雨的所在共修。

文 廣:那你們是安怎蓋的?你們蓋的是蓋一個看起來有那個模樣,實際上真正會堪遮風避雨嗎?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起厝步步似修行,腳踏實地要頂真,

    若表面功夫欲瞞天,基礎不穩會埋禍因。

眾比丘:這…(羞慚的面面相覷)師父我們知錯了。

文 廣(肯定)嗯,知錯就要改,這就是修行。將壞的修掉,將好的保存、擱繼續。我問你們,你們什麼時候才要開始修行?

眾比丘:在寺院完工之後。

文 廣:錯了,在起寺院的過程就是在修行了。還有,你們可知什麼東西是你有我也有,自一開始就一直在減少?

慧 安(思忖)…我知道!是「時間」!

文 廣(點頭)對!就是時間,師父今日不只要你們學會分辨事理,也希望你們能夠把握時間修行,因為時間太珍貴了!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千年樹、山中自有,百歲人、世上難遇。

    歲月好、難以強留,施教誨、勸你們勤修。

    (白)你們若不勤精進,不只誤了自己,也耽誤他人,譬如今日偷工,就拖累石柱師將你們做不到位的,都拆掉重做。還不向石柱師道歉嗎?

眾比丘(慚愧)這…石柱師,失禮了。

石柱師(緩頰)不會啦,老師父切莫苛責,他們為要珍惜募捐來的物資,自發出力修建寺院的這番用心,也值得嘉許。(起身喜向文廣合十致意)今日有緣旁聽旁觀,我也受教了!

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山中花木深,暮色罩幽境,

    萬籟皆俱寂,沁心唯梵音。

  • 轉場。

     

4-2

碧雲禪寺內

文廣(老)、慧安、慧明、慧清、比丘若干、夫、妻

 

 

  • 眾弟子圍坐文廣身旁,欣喜聞法。

    文 廣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無常來時嘸揀時,勸君日日勤精進。

        聞思修若有確實,無常來時心自寧。

        (白)這世間最有福之人,就是有耳朵會曉聽,有眼睛會曉看,有頭殼會曉想的人。

    慧 清:師父何意啊?我們在座的諸位,誰不是雙耳會聽、雙眼會看、頭殼會想的人嗎?

    慧 明:不一定哦!師父講的是會曉聽、會曉看、會曉想,不是能聽、能看、能想的人。

    文 廣(嘉許)慧明一點就通。這就是會曉想的人。

    慧 安:師父,甘可以講的更清楚一點嗎?

    文 廣:能聽的人,只是聽到聲;會曉聽的人,會聽出一番道理。能看的人,只是看到事;會曉看的人,會看出一番因果。能想的人,只是空想妄想;會曉想的人,會將別人的處境遭遇,化做是自己的心得與修為。

    慧清、慧安:我明白了,這就是聞思修啊!多聞利智慧,多思參佛理,見境借境修己心!

    文 廣(笑)就是啊!為師要你們隨師聽聞信士問答,從觀察人生的迷思、矛盾中,找尋真理,正是入世借境的修行法門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借境明智能反省,宛如鏡中映己心,

        免受苦頭得智慧,定靜安詳不染塵。

    慧 明:師父的意思是講,借別人的因果來反省自身做得如何,在事情未發生之前就先反省,能避免遭受同樣的苦頭,又能得到智慧的甜頭。

    文 廣:是啊,明者見機於未萌,智者避危於無形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一樣米養百樣(狼),人人的心都不同(嘸崗)

        (白)『見賢思齊,見不賢內自省』,借別人的經歷,生自己的體會,能夠大大增益自己的修行!

        多聞多思生讚歎,參佛才袂嘸采工。

  • 比丘甲引一對富夫婦進。

    比丘甲:兩位施主這邊請。

    夫 妻:多謝。

  • 夫婦倆向文廣見禮。

    夫 妻:師父。

    文 廣:恭喜啊,聽講你們夫婦已經娶媳婦了。

     :多謝師父。

    文 廣:媳婦有乖巧嗎?

      :媳婦十分乖巧,勤謹持家,跟我兒子感情也很和睦。

    文 廣:這樣很好啊!

      :不過……唉!

    文 廣(笑嘆)又是不過,又是唉的,你啊你是又在煩惱什麼呢?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眉頭深鎖無笑容,何來憂愁藏心中?

        若知足常樂不怨恐,自在逍遙如仙翁。

      :師父啊!我這個媳婦雖然是不錯,不過嫁進來幾個月了,都還沒有喜訊,我真煩惱她會生還是不會生?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單傳一脈薄香火,只望添丁有夠多,

        才有顏面見祖先,將來宗嗣無克虧。

    文 廣:你怎麼煩惱這麼多?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有也煩惱沒也煩惱,自招自受何必苦?

      :他喔,就是安呢,勸不聽。

    文 廣兒孫自有兒孫福,放下煩惱自然好。

    夫  :兒孫如同心頭肉,如何放下?

    文 廣:我問你,媳婦若生下男丁,你是不是就沒煩惱了?
      :嗯…
    (點頭又搖頭)子孫要健康,平安大漢。

    文 廣:子孫健康、平安大漢你就安心了?

      :嗯…(點頭又搖頭)長大要成樣。

    文 廣:子孫健康,平安大漢又成樣,你就終於能夠放心了?

      :…我還希望他們能繼承我的產業,要他們早早成家替我生曾孫,替我傳香火…

    文 廣:然後又為曾孫有健康否、有平安大漢否煩惱,再為曾孫大漢有成樣否煩惱?再為曾孫有娶媳婦否煩惱?…

  • 夫聞言猛點頭,後又不好意思的搔搔頭。
  • 旁人哈哈大笑。

      :(醒悟,窘笑)這…師父,我的煩惱好像有影太多了?!

    文 廣(笑)是啊!你終於醒悟了,堂堂一個大生意人,世面見這麼闊,偏有這麼多零零星星的為難,這些為難也不是你一個人在那邊煩惱就可以消除的,所以你何必為難?

    夫  :是呀!我真憨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懵懵懂懂半世人,忙忙碌碌添愁煩。

    妻  :佳哉被師父點醒!

        師父語驚夢中漢,迷中有悟不算慢。

    文 廣:這人生啊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無來無去無代誌,一切是夢幻泡影!

        借境明智益精進,正是世間有福人。

    夫 妻:多謝師父開示。

  • 夫妻向文廣行禮,歡喜相偕離去。
  • 上【待續】字幕,本集完。

 

 

第五集

5-1

碧雲禪寺內

文廣(老)、慧安、慧明、慧清、比丘若干、信眾(丙丁戊)

 

 

( ㄊㄧㄢ )

  • 另有信眾前來訪師參禪,慧安等人引進。
  • 信眾面露憂苦。

    信眾們(合十致意)師父。

    文 廣(向後一看)你的母親今日沒有與你同行嗎?

    信眾丙(合十)師父,弟子正為此而來,我的心中有很大的疑問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我的慈母真虔誠,皈依我佛勤修行,

        日前受災已往生,我悲憤交加復生疑。

        (白)難道這是『定業難轉』嗎?難道人不能以修行之力克服業力嗎?若是不能,那我們為何還要苦苦修行呢?

    文 廣:『定業難轉』也可看作是『乘願還業』,正因你的母親修行虔誠,才有此功德,使事情在這一世一次解決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古有尊者目犍連,業報臨身禍遷延,

        受報以後復安然,證得羅漢生佛

    信眾丙:這…(聞言認同,心神較寧)多謝師父開示至理,弟子聞聽此言,為人子兒終能安心。

    文 廣:人生如露亦如電,你的母親自聞法之後,始終把握機緣修行,即是功德圓滿,不枉這一生了。

    信眾丙:感恩師父開示。(退)

  • 信眾丁扶信眾戊上前問訊。

    信眾戊:師父~我…我…

    文 廣:你怎樣呢?

    信眾丁:師父,我來替他講好了,這位是我的同窗,他原本滴酒不沾,只因曾與一女相戀,又被拋棄,如今日日夜夜沈浸酒鄉,難以自拔,我特地將他帶來見師父,求師父開示。

    信眾戊:師父…我不明白,曾經海誓山盟,為何喊變就變?咒詛要永遠作夥,為何一去不回?

    文 廣:唉!這是你貪嗔癡我執太重啊!春去秋來何時不變?日出月落何事不遷?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世間並無不變的永遠,只有放下執念天地寬。

        (白)世人欺我,我不可欺我,要面對現實,接受事實,放下執著,重新開始。

        伊人既去再不回轉,沈迷酒鄉只是添亂。

    信眾戊:可是我很痛苦,唯有藉酒麻痺能解憂…

    文 廣:甘有效?若有效你怎還會這麼痛苦?

  • 信眾己頻搖頭。

    信眾戊:我一直在想她為什麼不愛我?

    文 廣:你現在這模樣甘有可愛之處?酒不能解憂愁,而且使你面目可憎,所以你首先應將酒戒掉,漸漸將生活與工作恢復正常,多行善多助人,多說好話,使自己變得可愛。

    信眾戊:若安呢,她就會回來?她就會愛我?

    文 廣:不一定,但是人人都會回來,人人都會愛你。

  • 信眾戊搖搖頭,邁步逕出。
  • 眾人見狀皆嘆息。

    O S: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寡慧之人陷迷癡,有福之人當警醒。

        見迷頓悟生反省,見苦施教益精進。

    信眾丁:失禮啦師父,他哦…就是安呢一直走不出來,癡迷不悟有夠憨,也有夠淒慘。我們看不下去,才把他強強邀來,想不到他不受教…唉!

    文 廣:他一時間聽不進去苦勸,只好靠你們這些良朋益友,常常找機會提醒他『無常就是平常』,成、住、敗、空,哪有什麼是不變的?只有安住己心,見變不怪,才能離苦得樂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人心有種種疑難雜症,佛法有種種法門相應,

        以智分別事相能決定,以慧等觀眾生做依憑。

  • 眾人聞言點頭。
  • 一旁慧清臉現不以為然。

    文 廣(和藹)慧清,你對此事有何見解呢?

    慧 清(見眾人都在,為難)這…

    文 廣:直說無妨。

    慧 清:師父,徒弟認為剛才那位施主所遇到的問題,根本無解,師父只要順著安慰他兩句就好,如此說法,不是白白得罪了施主嗎?

    文 廣:別人有心來求開示,他若好的就要贊成他,他不好的若是也贊成他,等於陷他於愚癡之中難以超拔,我就有誤導之罪,也有不施救之罪。

    慧 清:可是弟子看眾人來,都只是需要安慰和鼓勵而已,又有誰是真心要聽真話呢?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眾生剛強實難伏,卻嘆上天來辜負,

        陽奉陰違難信服,怎度無明脫塵勞?

  • 信眾們聞言若有所慚。

    文 廣:慧清此言可有退轉之心嗎?

    慧 清:非有退轉之心,只對眾生愚昧,感覺無奈,不想將精神花費在無謂之處,只想自己好好清修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八方施主紛沓來,只為求佛代排解。

        (白)求名利的多,求智慧的少。所以不用得罪俗眾。

        無需出言如刀利,句句刺中人要害。

    文 廣:並非出言如刀,而是出言如針,針砭病灶,才能真正好轉。而且佛說菩薩是無求友,我們修行就要走菩薩道,友直友諒友多聞,多聞直心又無所求而來,這才是修行的正道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肩背如來家業,心存智慧利劍,

        胸懷浩然正法,口傳良藥妙帖。

    慧 清:即使人不信受,也得說該說的,做該做的嗎?

    文 廣:當然,這就是修行啊!修行必然體現在人群之中,難道你以為修行是關起門來自己修嗎?

    慧 清:…我明白了!師父是講這人間種種境界,正是我們修行的機緣與道場。

    文 廣:正是。

    信眾甲:師父,這位小師父剛才說的也是,世人只求佛佑,卻又不肯信受佛語,不是很奇怪嗎?

    文 廣:人為何會受輪迴?就因為七情六欲太重了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七情六欲如纏藤,所作所執為名利,

        貪嗔癡迷難捨得,六道輪迴自有卿。

  • 眾人聞言皆認同。

    信眾丁:師父,弟子看佛經說人人可以成佛,確實如此嗎?

    文 廣:人人都可成佛,只是業感不同,故有早晚不同,人身難得,要努力修行。地獄、畜生,都是自己要去的,成佛作祖也是自己作的。要成佛,一定要經過人這一大劫,所以要把握人生,好好修行。

    信眾丁:師父,我有心想要學打坐,但不知打坐要從何學起?

    文 廣:從觀自在學起。

    信眾丁:師父啊,還要請教您應該要怎麼念佛才正確?

    文 廣:你都是怎麼念佛的呢?

    信眾丁:我有空就念。

    文 廣:你有空就念,沒空就不念,那你跟佛只是點頭之交,又怎麼期望祂能夠在你生死關頭的時候來救你?

    信眾丁:那安呢…?

    文 廣:正確的念佛是意念有佛,不僅時時心中有佛,事事心中有佛,無論做任何決定,講任何話,心中都有佛,都依著佛心來行來說,這才是正確念佛。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稟心具足四無量,齋戒虔誠最妙供,

    輕安自在堅持初衷,心花德香法喜泉湧。

  • 旁聽的眾弟子都聽得頻頻點頭。

    眾弟子:原來如此。

    慧 清:師父說得有理!

    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    做一個旁觀人,確實頭殼更清明!

    慧 安所有道理聽會入,信受奉行不遲疑。

    慧 明借別人的迷癡,做自身的反省。

    眾弟子借別人的處境,清淨自己的智慧。

  • 信眾們聆聽師父開示後,心開意解,合十謝師。

信眾們:感恩文廣師父開示~

    【          】

    萬象百喻歸一乘,上善若水滌身心,

    三世諸佛共護持,立令眾生得實益。

  • 本集完,全劇終。

 

 
arrow
arrow

    一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