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臺灣京崑劇團《宋宮秘史》

宋宮秘史 (2).jpg

舞台京劇

2017年08月12(上)、13(下)日大稻埕戲苑

 

  本劇其實就是《貍貓換太子》的故事。

  在包公系列戲中,《貍貓換太子》的知名度堪稱前三!(那至於其他兩齣呢?我個人覺得是陳世美和烏盆記)

  因為知名度高,故事內容已達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境界,細剖文本恐有點贅述,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點比較特殊的區塊。

〈劇本裡沒有明說的事—所以皇上的意思是…?

  古代沒有在先戀後婚的,即使是皇室也一樣媒妁定盟。

  新皇登基是皇朝形勢最險峻的時刻,必須要有能耐拉攏及平衡住朝廷裡的重大勢力,否則皇位很難坐穩。怎樣才能把誰拉來當自己的靠山?聯姻向來是最快也最有效的加盟方式,以後兩姓所生那就是自己人,我扶你安全上位,你保障我永世富貴——因為是同一家人了,你的富貴安穩也等於我的富貴安穩。

  所以,皇上或太子娶的正妃正后絕不會是尋常人家女子,其娘家一定就是皇室正統所最亟欲拉攏的重要勢力,最差也會是文武權臣級數的人家,女兒才當的上后妃。

  宋真宗有兩妃同大,他明明可以卻不肯直接指定誰就是正后,還偏要自己生一個題目,說什麼誰先生龍子,誰就是正后。

  這代表著什麼呢?

  這裡面其實暗藏了不少很重要的關鍵情報:

  第一,兩妃平大,就是這兩名妃子背後的娘家勢力不相上下,皇上兩邊全都得罪不起,也都想要牢牢拉攏住,所以呢,不能明白爽俐的立誰為正后,正宮之位必須虛懸,直到兩家勢力有一方特別的突起。

  第二,正宮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方為太子,其他妃嬪縱然比皇后先生,也只能算是庶長子,未來前途最多到王爺等級,皇上後嗣只有太子會是唯一王位繼承人。

然而,眼前兩妃都懷孕了,所以皇上突然有了立即性的壓力,至少在孩子生出來之前,就要決定誰是皇后。

這個事情不僅對兩妃的娘家來說很重要,對皇上來說也很險峻。他必須要決定誰是皇后,決定了誰是皇后的同時等於就決定了誰的兒子是太子,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。

立后本身牽涉立嫡(立儲君人選),兩妃的娘家都在緊盯著這事,但顯然宋真宗無法決定,因為只要決定了A,就立即得罪了B,決定是B,就得罪了A,這兩家一定還是勢均力敵,叫皇上怕怕,得罪哪一邊都會動搖皇位,偏偏孩子快生了,這件事落不落槌實在已是迫在眉睫!

  (但,有沒有可能,皇上只是有選擇障礙呢?也是有的,如果他是某星座的話……XD)

  好,宋真宗想到妙計了!我不決定,我讓天來做決定,誰先生就是誰當皇后嘛!他一定覺得自己實在好聰明,給自己一個讚!但就因為這個自作聰明的競賽,才搞得不服輸的人有了做錯事的隙縫。

  第三,該京劇版本的眾人都曉得李宸妃比劉貴妃會先臨盆,代表李宸妃比劉貴妃先有孕是全宮都知曉的事,因此劉貴妃才能在李宸妃臨盆時請旨收生(如果兩妃同時有孕,預產期差不多日子的,劉貴妃就沒可能有藉口請旨收生)。這是不是代表,宋真宗私心裡較偏愛李宸妃?因為他知道照道理來講,李宸妃會比劉貴妃先生,只要先生就比較有機會贏得后位,這個競賽其實有給李宸妃不輸的保障。

  又,皇上賜宴時,桌席擺在李宸妃那裡,卻命劉貴妃離宮去赴宴陪席,等於李宸妃不用外出只需在宮等候。這是不是一樣意味著,皇上比較疼惜李宸妃?兩妃一樣都懷孕,他卻比較怕累著李宸妃,他在這階段顯然都比較偏愛李氏勝過劉氏?

  或,比較怕李家勝過怕劉家?

********

〈為什麼她有罪

  皇上是天子(上天之子),皇權是君權神授。

  天子不是普通人,不會有錯。若有差錯,那一定都是別人的錯!

  因為這齣是包公系列戲,所以我們也來用一下法律用語:

  天子,以下稱甲方;

  妃子,以下稱乙方。

  孩子其實是甲乙雙方一起製造一起生的。

  甲乙雙方共同生下病胎、畸胎,而甲方的威嚴神聖不容侵犯、不容質疑時,甲方不承擔,只能找乙方頂罪了。

  劉貴妃緊抓住這個天子的軟肋,不說是病胎、畸胎或死胎,偏要嚷他生了一個妖怪!那神聖的天子是天之子,怎能又怎會生一個妖怪出來?所以這就是李宸妃生的妖怪,是李宸妃的錯!

  侵犯天子神聖的欺君重罪,居然算是李宸妃理虧?然後后位失去不打緊,皇嗣王權失去不打緊,真正可畏的是李氏一族的朝中權勢要百口莫辯地被撼動了!

  這件事之所以劉貴妃比李宸妃上心,一直覺得絕不能輸,就是因為劉貴妃比李宸妃對此事的後續利害影響頗有概念!或許劉家有教女兒進宮要謀全氏族前途,而李家顯然沒教,李家的女兒才會傻傻以為入宮就是來享皇上寵愛與榮華富貴。

  大氏族嫁一個女兒到皇上後宮裡等於是去當人質,但妳是可以反客為主的,如果不僅是妃嬪而是坐上正宮皇后,而且生了王位繼承人。但,如果女兒在後宮裡有任何的突槌,不管是自己犯錯或別人陷害,都是會波及娘家並牽連氏族命運安危的,所以這種足以牽繫全族命運的閨閣女子,不能在家只教她琴棋書畫繡花,不能只有美貌儀態,她要有高智商、高情商、高危機處理能做第一線趨吉避凶的能耐。

  當大氏族或文武權臣把女兒嫁給皇室正統(皇上、太子)時,若無行前教育,耳提面命,那就等於是把全氏族的頭擱在行刑台前,只不知何時刀會半空中落下罷了。

  我們回頭檢視一下李宸妃與劉貴妃這兩位,先懷孕所以有機會贏得后位的李宸妃雖無害人心,但亦無防人心,還在跟劉貴妃那邊姐姐妹妹的,讓潛在敵人劉貴妃得了一個收生的皇旨,陷自己於危機中。生的時候,應該要求一道旨意,最好把李氏全家族的女性長輩全都招進宮來安心又安生,把李氏男性權臣也招在宮附近,以示安全守衛,這個孩子生下來是男的,就保障了自己的后位、生命安全、全氏族的平安富貴,何等重要!一個縫隙都不能有才對!她卻很狀況外,把原先的一手好牌給打差了,全族覆滅。為何我說覆滅?因為她流落在民間時,顯然無娘家可蔽護,這不只是全氏族政治前途覆滅,應該恐怕是有無辜的滅族之舉了。慘!

  劉貴妃顯然就相當狀況內,在明明較不受皇上偏愛及晚懷孕的情況下,還能夠先下手為強,用預防措施保自己一個不輸必勝的設局。這種心腸固不可取,但沒有一點智略機謀和為家族化險為夷的即戰能力的女子,不可以讓她嫁入皇室。

********

〈是的,又到了我們說文解字的時間〉

  貴妃與宸妃這兩個封號,其實有某種意涵。

  『貴妃』的『貴』,是高貴尊貴名貴…等等諸意。

  但,『辰』這個字,即是『龍』字。

  中國古代有什麼能與龍匹敵?

  沒有,就是龍最大,龍最尊貴,天子還自稱是真龍天子。

  『宸妃』這個封號,很明確的暗示各位:她是本皇心尖上的『寵妃』!

  『宸』比『貴』還貴!

  (內侍心法:眾內侍西瓜若想要偎大邊的話,『宸瓜』是比『貴瓜』要大邊。)

********

〈職業病發作中〉

  同樣一則故事,若用集數多的連續劇來作,與一集完畢的舞台劇來作,其劇本寫法大不相同。

  一集完畢的寫法裡,本劇用貍貓換太子的主事件做為全劇主角,所以各人物是要角,戲份比重上平均分布。

  此劇若要寫成連續劇,則最好要挑出一個人來做主角,比重需凌駕於主事件之上。

  雖然是包公系列劇,但我會選擇用真正從頭到尾通貫全劇主事件的當事人——李宸妃,做為全劇主角。

  (PS:如果有全劇主事件都在,但非該事件的當事人,即所謂的旁觀者,這仍不足以承擔主角的任務,只能擔任要角或大配角)

  為什麼呢?因為李宸妃她會很有戲!

  她有很多愛恨情仇可以深挖,世界跟她原來想的不一樣,所以她摔的很慘很重,每件事都跟她有最直接或至深切的關聯與影響。

  好比她丈夫本來是最寵愛她,讓她享有高地位,過好日子的人,突然在難關來時,就翻臉無情,連讓她辯解都無機會,想殺她又傾覆了李氏全族,像這一種很劇烈的愛恨情仇,因為在目前以『事件』為真主角的單齣舞台劇裡,因不屬於主事件(貍貓換太子),而屬於連動的附屬事件,所以都省略不提。

  這若在集數多的連續劇裡就很有的發揮!每件事從入宮、宮鬥起始、情變、失子、家變、冷宮、焚宮、流落民間、聽說有賢臣包青天…一直到最後回宮,親生子當上天子,但家族全滅,對李宸妃這個角色來講,一切的一切都令她人生驟變,恍如隔世,都有極劇烈的心情起伏和思維衝擊。

  此故事若寫連續劇就要用李宸妃當主角。而且說實在,女演員若要爭角色,就要去搶這種好角色(我是指以李宸妃為大主角的連續劇哦)!李宸妃這個女角雖然沒有主動權,但她畢生遭遇所觸發的演技深度與力道,其精彩程度只略遜於波瀾起伏並具有主動權的武則天而已。

********

〈取劇名的藝術—八卦八卦,眾人牽掛〉

  所謂八卦人人都愛,要是偶然知道了誰的八卦秘聞,吼~那種熱血沸騰是喝幾公斤的苦茶也不會有效,只能找個貌似忠良的人來附耳講畢並多餘的叫他不要跟別人講,要這樣才能退的了腹中虛火,對吧?

  所以了,名人的八卦,特別是尊貴皇室的八卦,噢那更是叫人沒有辦法克制,不講會內傷那樣,因此明明該是個極機密的皇室奪位陰謀,卻在宮裏頭悄悄的口耳相傳…雖然沒有誰敢堂而皇之的明講,但奇怪就是沒有人不知道,只是知道的細節略有誤差,大輪廓相去無幾!

  所以《貍貓換太子》固然直白,但劇名取做《宋宮秘史》確實又更引人上心~!

********

  劇本結構沒有問題,但有幾個微疵藏在對白裡,日後請加注意:

  好幾次人家明明沒有說要找他來幹嘛,角色就自己此地無銀三百兩對敵手辯白起貍貓換太子這件事來。這個是邏輯小失誤。

  有意義的重覆會出現加乘效果,要謹慎設計。但無意義的純粹重覆會顯得囉唆碎唸。同一件事已經徹頭徹尾實演過了,不要再重覆的甲對乙說,乙對丙說,丙又對丁說,…這樣說個沒完說了四五次以上,會拖慢節奏,且因為沒有目的意義,遂無加乘效果,宜戒之。

********

〈行銷之難〉

  上下集或多集的舞台劇,除了學術單位有動態保存的展演目的以外,建議其他民間團隊宜慎之(最好是不要這麼做)。

  票房行銷人員,他看到這種上下集或多集的,大概都有苦難言,快要哭哭。因為這種票房很難推,概因賣方與買方的想法不同導致。

  到底什麼才是表演藝術的主客層?

  其實有三區塊:

  一塊是業界人士(包含幕前幕後從業人員、學者、投資金主等…)的專業觀摩;一塊是表演藝術愛好者的散客;一塊是鐵桿粉絲。

  然後有一塊是推票者的最愛,算是中樂透,就是企業贊助包場。

  有些大企業會以回饋社會、為企業打造文化形象等為念,以年度編列專屬預算為之(大概都一年一次,把包票用來款待自家客戶或自家員工,替自家企業做一次形象廣告,也替文化培土,發掘潛在的新觀眾層)。

  你家作品若被企業挑中,成為他年度文化形象標的,那你家的票房壓力就輕了。(要想這麼好運,你家作品的氣質就要夠優,最好能與企業產品有什麼關連,或者文化團隊形象優質能提昇企業形象…諸如此類。)但這可遇不可求。

  可是,雖然可遇不可求,如果把自己斬斷這種可能性,那就冤枉了。剛我說過,這種有企業贊助文化的年度預算,一般一年就一筆,他本來包你一場表演的成本,你現在若推出上下集或多集才算完整的作品(等於他要買兩場或多場),這個選項就會被企業直接捨棄掉。企業不會用雙倍成本去達成同一效果,企業一定比藝文團隊更有財務概念的,推上下集或多集的團隊,你等於是自斷經脈(經濟命脈)。企業包場客的樂透不必奢求了,絕不會有的。

  表演藝術愛好的散客們呢?我以前是這一掛的,每個月都拿一本售票節目冊在那邊摺角打勾做記號,看下個月的藝文觀賞行程怎麼排,而且有整整十年以上每回看表演必寫心得評論。像那種推上下集的,我往往是第一個捨棄的,因為我不想花到兩個時段去看同一齣作品,除非那個題材徹底打中要害、是我的愛菜。有時候我想要兩個時段看到兩齣不同的作品,有時候我還要經營親情、友情或我自己,或我想出去玩,或我想休息,總之無法兩天假日全都貢獻給同一齣作品。以上,都算是時間成本的問題。

  又,上下集或多集才成就一齣完整作品,自然也代表金錢成本加倍,這令有些觀眾也會裹足不前。為什麼呢?因為賣方想的是:『啊,我賣你一齣戲等於一次賣了你兩張票,真是太棒了,要給自己一百個讚!』但幻想是美好的,現實是殘酷的,就正因為如此,買方就不買了。

  然後還有吸引力的問題。連續集數的舞台演出,往往會為了勾住觀眾來看下集,就會惜哏不發,基於想把好戲留在最後頭爆發的心理因素,前面劇情的力道強度其實會不自覺的不夠或偏弱。而且別忘了,現代觀眾的專注力其實不夠的,因為日常生活裡別的誘惑太多,你怎麼勾都羈絆不住現代的觀眾的,你最好一次就得到他全部的愛,然後用主題系列去建構未來的期望值,這才是上上策!

  所以,基於心疼團隊的良心建議,做系列作品是好的(例如每年春季推戀愛戲,每年秋季推包公戲,總之用系列作品系統化經營觀眾期待的季節氛圍),並確定主軸(決定主軸才能據此選擇什麼保留,什麼割捨,去蕪存菁。例如是人為大主角還是事為大主角,諸如此類…),濃縮在一齣內完整它,不要製作成上下集或多集的作品。

  當然或許有人會講妳這麼會說,怎麼不這麼作呢?因為我不是金主,也沒有一團在運作,我是一枚編劇單兵,出錢的老闆跟我訂製什麼主題,我就寫什麼,我只能選擇要不要接這個case,可以在寫作決策裁量權內儘量做到皆大歡喜的境界(題材內容符合我的良心、技術規格同時達到我想要與訂製者想要的水平…等等),人家下回不一定找我寫,如何為誰作長期規劃成立主題系列作?但我在抉擇邀稿選項中,每一次有意識地選擇,也逐步成立所謂系列。

********

〈廣告時間〉

  包公系列永遠都有市場,永遠都不會退流行,因為永遠都有人有司法不公或含冤莫白的問題,所以包公系列我很愛接,它可以惜惜到受了委屈的百姓們,教他們心理上得到些安慰,替他們出口精神上的怨氣,有助於維護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穩定。

  包公以沒在怕和揪敢,聞名於古今司法界,專門承辦非常態的奇案、缺線少索的懸案、和惹到大尾的難案。

  十月份,我也有一檔包公戲演出,昨天我看到海報已在現場貼出來了!

謎魂奇案》將在大稻埕戲苑演出兩場:

2017/10/14(週六)晚間1930

2017/10/15(週日)下午1430

大稻埕戲苑: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1號九樓(即永樂市場九樓)

  這齣是奇案(非常態)+懸案(缺線少索)+難案(惹到大尾),而且這齣不只很悲,也很喜劇很噴飯,喜歡包公系列的觀眾朋友們~來看吧!

謎魂奇案.jpg

:對於世界與人心,具有撫慰或啟迪效果、良善正向影響的戲,我都很喜歡寫。所以包公系列、喜劇、佛教劇、還有最愛的西遊記…都來找我寫吧!

arrow
arrow

    一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